在电源管理的领域中,BUCK 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降压型 DC-DC 转换器,其反馈分压设计的合理性对整个电路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反馈电阻的奥秘,特别是那个常常让人产生疑问的低边反馈电阻R4。
1 / Op-Amp环路中的R4 /
- 传递函数分析
图1,I型Op-Amp补偿器
图1所示,对于I型Op-Amp补偿器,通过电容器C1的阻抗除以电阻器R1的阻抗,得到其传递函数:
公式(1)是基于传统运算放大器(Op - Amp)的反馈环路的传递函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传递函数只有R1而没有R4,从交流小信号分析的角度来看,低边反馈电阻 R4 似乎 “消失” 了,不参与环路分析。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负反馈系统中,由于运放的虚短和虚断特性,其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电位近似相等。对于反馈分压网络来说,低边反馈电阻 R4 所在支路,交流信号几乎不产生分压效果。所以,在分析交流小信号时,可以忽略R4对交流特性的影响。
- 设计策略启示
基于此特性,在采用 Op - Amp 设计环路时,可优先考虑 “固定高边反馈电阻,调整低边反馈电阻” 的策略。这样既能满足输出电压需求,又不会影响环路特性。
2 / OTA环路中的R4 /
- 传递函数差异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跨导运算放大器(OTA)构成的环路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OTA 是一种开环放大器,没有像 Op - Amp 那样的局部反馈,也就不存在虚短和虚断的特性。
图2所示,I型OTA补偿器的传递函数中,低边反馈电阻R4和高边反馈电阻R1都在传递函数中,说明二者都参与了环路补偿。
图2,I型OTA补偿器
在推导 OTA 型补偿器(如 II 型、III 型)的传递函数时,R4 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与其他元件相互作用,影响着极点和零点的位置,进而决定了整个补偿器的频率响应和相位特性。比如,图5所示的II型OTA及其传递函数公式(12)。
图3,II型OTA补偿器
- 设计注意事项
使用 OTA 设计时,必须谨慎对待 R4 的取值。其阻值的微小变化可能会改变整个补偿器的性能,影响电源在不同负载和输入条件下的稳定性,因为它深度参与了交流小信号分析,同时影响直流输出。
#电源先生 #电源先生开关电源宝典 #开关电源 #buck电路 #电源
3 / 实际设计考量 /
在 BUCK 电路反馈分压设计中,R4 是否参与环路分析,取决于我们所选用的放大器类型。
如果采用 Op - Amp 设计环路,由于 R4 对交流小信号分析无影响,可以优先考虑“固定高边反馈电阻,调整低边反馈电阻”的策略,这样既能满足输出电压的需求,又不会影响环路特性,保证了环路稳定性。
而当使用 OTA 设计时,就必须谨慎对待 R4 的取值。因为它不仅影响直流输出,更深度参与交流小信号分析,其阻值的微小变化可能会连锁反应,改变整个补偿器的性能,影响电源在不同负载和输入条件下的稳定性。
4 / 解惑个小问题 /
针对一款BUCK芯片,如何判断其内部使用的是Op-Amp运放还是OTA运放呢?
看“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 ERROR AMPLIFIER”中是否有跨导参数gM,不带的通常是Op-Amp,带的通常是OTA。
图4 OTA运放,来自TPS54561规格书
当然,有些使用其他控制策略的电源芯片,在规格书里可能找不到ERROR AMPLIFIER,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解开关于 BUCK 电路反馈分压设计中 R4 的疑惑,在今后的电源设计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资料:slva662 Demystifying Type II and Type III Compensators Using Op-Amp and OTA for DC/DC Conver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