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kylan:
本人從1998年開始就接觸電動車的電源系統.從雷天到中信國安,到星恒;從清華到同濟到北理工;從中國院電工所到北京機電研究院.幾乎國內這一行的各個單位都接觸到了.對于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問題,不是電池本身的問題,而是牽涉到充電系統,管理系統,整車設計等的綜合問題.哪一個環境出問題都會系統失敗.就以上說的"電池著火"問題,就是這個問題的體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電池廠說是過充,充電器廠說是電池均衡不好,電源管理系統廠說是電池內阻匹配不好.事情過去多年都沒有得出結論. 國外就做得較好,由一個單位牽頭,對整個系統做統一要求,自行按此要求進行研發,在系統匹配上沒有受到夸大宣傳的誤導,做出了能真正在路上跑的產品. 不知各位有沒有同感?國內做這行真的很難!有一個例子,我多年前提出的"在電池內部設置多個溫度傳感器"及"把電力線載波技術應用于電池組的管理系統"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卻一直由于各種原因,各個廠家都不愿去投入研發,都不能實現.而一個美國公司的研發中心就投入了資金進行技術攻關,應用這兩項技術解決了很多的問題,把產業化向前扎實的邁了一大步. 其實,個人認為,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已經超出了技術本身的范圍,成為了一個項目的管理問題.也就是一個系統方案的組織實施問題. 另外,這個項目涉及了相當大的資金投入,國內的研發和生產分開的"中國特色"局面卻阻礙了項目的發展,一方面,研發單位有資金,卻過多的將資金用于非研發用途,當然就沒有產生好的實用成果,而生產單位卻由于資金的缺乏,在投入上沒有保障,出不了成熟產品. 以上,為我個人的一些想法拙見,與各位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