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MC實驗中,通常需要將線束拔除來確認跟什么鏈路有關。前面的文章也提到過這部分內容,今天再深入聊聊。
拔除一根線束,如果輻射明顯下降,甚至滿足測試要求,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對應改善狀態的輻射問題跟該鏈路有關,但是具體是什么導致的,還需要深入研究。
比如說,我將一根非屏蔽的線束拔除后,發現不超標。那么,我們需要明確,該線束拔除后,將會有哪些變化:1 對應信號的電源驅動電流下降了;2 該信號回路不存在了;3 該線束作為載體沒有了;4可能還涉及到其他功能改變或者消失。
針對以上幾點,我們需要一一做分析:1線束信號對應的電源通過其他線束,或者線束本身輻射出來的-如果該電流很大,那么這兩種可能都存在,如果該電流數值不大,那么該電源先不考慮作為輻射源;
2該信號回路不存在了,可能是自身形成回路輻射出去,也可能通過別的線束輻射,后者暫時沒有遇到過,先不考慮,通常該信號是周期性的,才需要考慮,不然也不會形成強輻射;
3該線束作為載體,無法形成輻射了
4其他功能的改變或者消失,無法通過其他線束,或者自身線束輻射,這點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
舉例說明,如果測試,發現包洛疊加時鐘信號超標,對應信號是時鐘信號,對應的電流是大電流。拔除線束后,輻射滿足要求了。我們看看有哪些可能性:
1 對應電源通過其他線束或者自身線束輻射
2 信號可能通過其他線束或者自身線束輻射
3 自身線束可能是載體
4 消失的功能如果涉及到時鐘信號,那么該時鐘可能是輻射源
那么,問題的干擾源可能是信號對應的電源,信號的時鐘信號,涉及的功能時鐘信號,干擾路徑可能是線束本身或者其他線束。
看到這兒,可能很多人要放棄了,但是我們并不需要都做處理,從一兩點出發,沒準問題就解決了,畢竟以下幾點,任意一點解決好了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