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波整流器通常用于從交流輸入創建直流電平。 這通常用于測量交流信號的幅度。 全波整流器是一個平均檢測器。 這將與 rms 檢波器或峰值檢波器區分開來。
圖1
全波整流器是半波整流器的增強型。 圖 2 將全波整流器說明為與輸入相加的半波整流器。
圖2
要了解全波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假設理論上的運算放大器和二極管沒有正向電壓。 對于負輸入電壓,U1 的輸出會嘗試變為正,這會打開 D1 并關閉 D2。 假設 D1 短路(在這種情況下為開),這會將輸出保持在接地電位,因為運算放大器 (U1) 的作用會強制運算放大器的輸入電壓達到相同的電平。
對于正輸入電壓,輸出變為負,D2 開啟,D1 關閉。 然后,U1 的輸出充當反相放大器,增益由 R2/R1 設置。 通常增益設置為 1,這意味著 R2 = R1。
結果是 U1 的輸出跟隨輸入的負半周期(反相),正半周期的輸出為 0 V。 然后該輸出成為第二級 (U2) 的輸入之一,該輸入與輸入波形相加。
第一級的增益是半波整流器,相對于輸入的增益為 2。 這意味著 R3 = 2R4。 因此,輸入波與負半周期的參考電位(地)相加。 U2 輸出的結果是負半周期的正增益。 對于正半周期,半波整流器的反相波與輸入相加,半波整流器的增益為 2。這會在 U2 的輸出端產生正半波。 結果是一個全波整流器。
半波整流器部分的增益通常設置為 1 (R1 = R2)。 R3和R4的比例匹配應該比較緊(電阻值的絕對值相對不重要),這樣半波整流器輸出的輸入和輸出的總和才會正確。 通過改變 R5 的值,可以很容易地在電路中獲得增益。 圖 3 顯示了全波整流器的波形。 頂部跡線是輸入,底部跡線是 U2 電路的輸出。
圖3
圖 4 顯示了 U1 的輸出和半波整流器的輸出。 請注意,在實際電路中,U1 的輸出實際上是開環運行,直到達到 D2 的正向電壓。 這顯示在從頂部算起的第三條跡線(通道 C)中。 半波整流器的輸出顯示為底部軌跡(通道 D)。 圖 4 中所有跡線的增益相同。
圖4
全波整流器的輸出通常后跟一個濾波器以產生直流電平。 濾波器的拐角頻率應設置得足夠低,以限制輸出上的交流紋波,但又要足夠高,以免嚴重影響電路的瞬態響應速度。 輸出的輸出頻譜如圖 5 所示。全波整流器相對于半波整流器的一個優勢是,由于輸出波瓣加倍,整流器輸出的頻譜乘以 2 倍。
圖5
通過在反饋網絡中添加一個電容器,可以將全波整流器的加法器部分變成一個簡單的濾波器。 濾波器的轉折頻率由電容值和 R5 的值(F0 = 1/(2πR5C1))決定。 圖 6 對此進行了說明。此外,該電路可以后接有源濾波器。
圖6
通過反轉兩個二極管,可以將輸出的極性變為負向。 全波整流器的誤差項與反相放大器相同。 最重要的是抵消項。 電路的頻率響應主要由運算放大器的開環增益設置。 二極管的分流電容和二極管的開啟/關閉時間也會影響頻率響應,但它們的影響通常遠小于運算放大器的頻率響應。對于使用單電源電壓運行時, 同相輸入偏置到參考電壓,通常為電源電壓的 ½。 零輸入信號輸出則處于參考電壓。 圖 7 顯示了一個單電源半波整流器,其參考電壓(運算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的電壓)為 +4 V。在顯示屏上,接地位于底部。
圖7
輸入仍然以地為參考,因此輸入必須使用串聯電容器進行交流耦合。 頻率的低端由輸入耦合電容和輸入電阻 R1 設置的 RC 時間常數決定。 對于雙極電源,電路響應為直流。 或者,如果前面的電路以相同的參考電壓為參考,則輸入可以是直流耦合的。 如果在電路中采用增益,則應小心,因為參考電平和信號都會被放大。
運算放大器的頻率響應要求由最大信號輸入頻率決定。 二極管必須有足夠的開環增益才能偏置。 此外,由于求和作用,頻率會加倍。 因此,應用經驗法則,運算放大器的帶寬在輸入信號最大頻率的兩倍處應至少為 20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