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介紹了BUCK拓撲開關電源的工作原理,其實構成開關電源的基本拓撲還有另外兩種,但這兩種拓撲應用不如BUCK那么廣泛,因此,這一篇打算把它們合并起來介紹:對BOOST升壓拓撲和BUCK-BOOST升降壓拓撲做一個詳細分析,從定量角度推導該拓撲涉及到的重要公式,解釋電源紋波產生的原理,從而達到更深層次理解這兩種電路工作原理的目的。
本文連載,歡迎讀者關注(所有分享不丟失)、點贊、收藏、轉發和評論!
下面我們就采用數學工具去定量的分析基本的BOOST電路,搞清楚它的工作原理:
圖1.異步BOOST電路工作原理,狀態1
圖1所示為一個基本的異步BOOST電路圖,可以看到主要包括開關管S1、二極管D1、儲能電感L1、輸入電容C1、輸出電容C2,以及負載RL等。穩態條件下,整個電路分成兩個工作狀態,如圖1所示為狀態1:S1開關管閉合,VIN電流流經電感L1到地給L1儲能,后電流通過大地流回VIN負端結束。此時電感右側電壓為0,二極管反向截至,因此,負載RL的電能完全通過輸出電容C2提供。
圖2. 異步BOOST電路工作原理,狀態2
圖2所示為狀態2工作過程:S1開關管斷開,VIN電流流經電感L1到D1然后給負載RL供電,同時給輸出電容C2充電。最后,通過大地流回VIN負端結束。此時電感右側電壓約等于輸出電壓(差一個二極管壓降)。其實,說的簡單一點,BOOST就是BUCK的反向應用,把BUCK的輸入輸出端直接對調就是BOOST電路了。
圖3. 狀態1工作波形
圖3所示,為穩態條件下BOOST電路工作于狀態1的重要節點電壓電流波形。該狀態下,電感兩端電壓為Vi。根據伏秒定律,
其中,V=Vi,dt用開通時間ton代替,得到:
圖4. 狀態2工作波形
當開關管關斷時刻如圖4,二極管D1導通,電路工作于狀態2,電感兩端電壓為Vin-Vo(忽略二極管壓降),同理可得:
電源系統穩定工作于CCM時,導通紋波和關斷紋波一致。則:
可以得到:
定義D為占空比,它等于開關管導通時間和周期的比值,則:
即BOOST電路的傳遞函數。
下面進一步計算電感紋波電流的峰峰值,將上面ton表達式代入 ,再整理可得:
就是穩態條件下流經電感的紋波電流峰峰值,可以看出,該值與開關頻率 以及電感值L成反比,與占空比D成正比。 BOOST拓撲的分析就到這里,相關的其他參數比如輸出電壓,輸入電壓紋波等會在后續的電源設計選型篇介紹,這里就先不展開了。
補充說一下,傳統的BOOST拓撲電路由固有的問題:一個是它的輸入到輸出無法斷開,存在輸入到輸出的漏電路徑,因此這也導致了它的輸出端無法短路到地。而且即使是同步整流情況下,由于體二極管的存在,上述問題依舊無法完全避免。
下面開始介紹基礎拓撲的最后一類:BUCK-BOOST拓撲結構,我們采用數學工具去定量的分析基本的該電路,并搞清楚它的工作原理:
圖5.BUCK-BOOST電路工作原理,狀態1
圖5所示為一個基本的BUCK-BOOST電路圖,可以看到主要包括開關管S1、二極管D1、儲能電感L1、輸入電容C1、輸出電容C2,以及負載RL等。穩態條件下,整個電路分成兩個工作狀態,如圖5所示為狀態1:S1開關管閉合,VIN電流流經電感L1到地給L1儲能,后電流通過大地流回VIN負端結束。此時電感兩端電壓為Vin,二極管反向截至,因此,負載RL的電能完全通過輸出電容C2提供。
圖6.BUCK-BOOST電路工作原理,狀態2
圖6所示為狀態2工作過程:S1開關管斷開,VIN直接給輸入電容C1充電,電感L1通過二極管D1續流,通過電流iLf為負載RL供電,同時為輸出電容C2充電。注意到此時負載RL上電壓極性和輸入端正好相反,電感兩側電壓約等于輸出電壓(差一個二極管壓降)。下面開始推導它的輸入輸出傳遞函數:
圖7. BUCK-BOOST CCM工作波形
圖7所示,為穩態CCM條件下BUCK-BOOST電路的重要節點電壓電流波形。開關管閉合的ton時間內,電路工作與狀態1,電感兩端電壓為Vi。根據伏秒定律,
其中,V=Vi,dt用開通時間ton代替,得到:
當開關管關斷時刻如圖7,二極管D1導通,電路工作于狀態2,電感兩端電壓為Vo(忽略二極管壓降),同理可得:
電源系統穩定工作于CCM時,導通紋波和關斷紋波一致。則:
可以得到
定義D為占空比,它等于開關管導通時間和周期的比值,則:
即BUCK-BOOST電路的傳遞函數。
下面進一步計算電感紋波電流的峰峰值,將上面ton表達式代入 ,再整理可得:
上式就是穩態條件下流經電感的紋波電流峰峰值,可以看出,該值與開關頻率 以及電感值L成反比,與占空比D成正比。BUCK-BOOST拓撲的分析就到這里,其實在實際應用中,BUCK-BOOST拓撲應用并不多,還有另外一種四管升降壓拓撲,這種拓撲實現了升降壓的同時不會改變原來的輸入電壓極性,因此應用更為廣泛。
以上介紹的就是三種基本拓撲中的另外兩種拓撲了,因為應用不如BUCK那么廣泛,加上我自己對這兩種拓撲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沒有很多實際的設計測試經驗,因此,就不過多的照本宣科,班門弄斧了。想要更深入、理論化的研究這些拓撲,其實完全可以學習一門叫做電子電力的專業課,我這里就權當是拋磚引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