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前言
為了改善LDO的溫升,也就是降低其工作溫度,我們需要從熱管理角度出發,減少功率損耗并提高散熱效率。LDO的最大結溫Junction Temperature是有限制的,常見的有為125°C,150°C等,當然LDO內部集成了溫度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芯片的結溫。當結溫超過預設的熱關斷溫度,熱關斷電路被激活。熱關斷電路會關閉LDO的輸出,停止功率輸出,從而避免進一步發熱。此時,LDO不消耗功率,芯片結溫開始下降。當結溫降至恢復溫度,通常比熱關斷溫度低10℃至20℃,LDO會自動恢復正常工作,重新提供穩定的輸出電壓。
雖然LDO能保護自己,但是問題是輸出也沒了,那關鍵IC比如MCU的供電也沒了,那系統不就宕機了,那如何提高LDO的電流輸出能力呢?其實問題的核心電流大了,發熱就多了,發熱多了LDO的溫度就高了,所以就是當前散熱能力不足,導致結溫接近或超過安全閾值,所以我們重點要考慮的就是提高散熱能力,進而間接提高LDO的電流輸出能力,接下來我們就介紹一下三種提高LDO電流輸出能力的方法。
Part 02 終將渡過時間的海
1.增大芯片PCB封裝焊盤面積
增大PCB焊盤面積可以增強LDO引腳與PCB之間的熱傳導能力,增加熱量向PCB及其他區域的擴散。焊盤面積越大,熱阻Thermal Resistance越低,結溫上升幅度越小。通過增加銅箔面積,如使用大面積地平面或熱通路,可以顯著降低結溫至環境溫度的熱阻。
例如,若RθJA從285°C/W降低到150°C/W,功率損耗PD=(Vin-Vout)·Iout為1W時,溫升△T=PD·RθJA可從285°C降至150°C。
在PCB設計中,圍繞LDO引腳尤其是輸入、輸出和接地引腳,布置大面積銅箔,并通過過孔連接到底層的地平面。確保焊盤與PCB的熱耦合良好,避免因焊接不良導致熱阻增加。
2. 串聯電阻分壓
在LDO輸入端串聯一個電阻,降低輸入電壓Vin,從而減少功率損耗PD=(Vin-Vout)·Iout。功率損耗減少后,結溫上升幅度降低。
假設Vin從6V降至5.5V,Vout = 3.3V,Iout = 100 mA,則:
原始功率損耗PD =(6-3.3)*0.1 = 0.27 W。
新功率損耗PD=(5.5-3.3)*0.1=0.22W,減少 0.05 W。
若RθJA = 200°C/W, 溫升減少△T = 0.05·200 = 10°C。
結溫可能從150℃降至140℃以下,避免觸發熱關斷。
那串聯電阻該如何選型呢?
電阻值R=△Vin/Iout=(6-5.5)/0.1=5Ω
還要注意的是要確保電阻功率額定值足夠:
P = Iout*Iout*R= 0.1*0.1*5 = 0.05 W。
電阻本身會發熱,需妥善散熱,這個方法其實就是“乾坤熱轉移”。
需要注意的是降低Vin可能使LDO接近壓差Dropout Voltage范圍,影響輸出穩定性。這個方法比較適合輸入電壓較高且有余量的場合。
3.使用大封裝
大封裝如TO-220、TO-263相比小封裝如 SOT-23具有更大的散熱面積和更低的熱阻RθJA,熱阻與封裝類型密切相關,大封裝可顯著降低結溫。
假設SOT-23封裝RθJA = 285°C/W,而TO-263封裝RθJA= 50°C/W,功率損耗1W時:
SOT-23溫升△T=1·285=285°C(加上環境溫度25°C,結溫310°C,遠超160°C)。
TO-263溫升△T=1·50=50°C(結溫75°C,安全范圍)。
更換大封裝可將結溫從150℃降至安全值以下。
所以建議選擇與應用電流和功率損耗匹配的封裝,如TO-252用于中等功率,TO-220用于高功率。配合散熱片或加強PCB散熱設計,最大化散熱效果。當然增大封裝會增加PCB占用空間和成本,需權衡設計需求。
通過增大焊盤面積、使用大封裝和串聯電阻分壓,可以有效降低LDO溫升。選擇哪個方案取決于具體應用如功率、空間限制,建議結合熱阻計算和實際測試,綜合優化散熱設計,確保LDO在最大結溫以下穩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