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HID燈冷態啟動時盡快達到滿亮度,一直都是把冷態啟動電流設得比較大,8A、9A、甚至10A.
可剛才想一下,發現有個疑問,既然燈冷態開始點亮的時候亮度本來就不高,如1秒時只是30%-40%,就是說這時燈發光的功率比正常工作時還小,那為什么這時候的工作電流卻需要高達8-10A?按這樣的電流算,整個安定器損耗的電源功率將近100W,(以12V直流工作算),而這時燈的亮度還不及穩定工作時的亮度?那么這時電源的大部分功率損耗在哪里?MOS上?變壓器上?還是說這時候的燈泡由于電離未完全,發光效率極低,大部分電流都作為溫度較低的拉弧損耗了?如果是這樣,那這里各位經常接觸HID燈國際最新動態的DX們,現在國際市場上有沒有冷態啟動特性更好的燈?就是說冷態啟動時效率更高的,電流不需太大而又能夠更快進入穩定工作的燈?
??
有關汽車HID燈啟動電流的一個疑問!!!
全部回復(3)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HID進入穩定狀態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燈電極的溫度必須足夠高.輝光放電狀態就是一個使燈泡溫度急劇上升的一個階段,當電極溫度達到一定時候,就轉成弧光放電,繼續讓燈體溫度上升,當燈體溫度到額定溫度時候,燈也就進入穩定狀態了.汽車HID要求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亮度,所以必須用大功率來啟動.而今眼目下,世上還沒有用小功率就能讓燈體在4秒內就能上升到數百攝氏度的燈.
一般來說,EB設計的最大效率(比如85%)是在燈壓85V時候.冷啟動時間,燈壓不過才30V,此時候的效率是比較低的,也造成冷起時候電流大的原因之一.
使用一些新技術,可以保證冷起的效率也達到75%以上.比如PWM頻率智能切換等.
一般來說,EB設計的最大效率(比如85%)是在燈壓85V時候.冷啟動時間,燈壓不過才30V,此時候的效率是比較低的,也造成冷起時候電流大的原因之一.
使用一些新技術,可以保證冷起的效率也達到75%以上.比如PWM頻率智能切換等.
0
回復
@cypok
HID進入穩定狀態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燈電極的溫度必須足夠高.輝光放電狀態就是一個使燈泡溫度急劇上升的一個階段,當電極溫度達到一定時候,就轉成弧光放電,繼續讓燈體溫度上升,當燈體溫度到額定溫度時候,燈也就進入穩定狀態了.汽車HID要求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亮度,所以必須用大功率來啟動.而今眼目下,世上還沒有用小功率就能讓燈體在4秒內就能上升到數百攝氏度的燈.一般來說,EB設計的最大效率(比如85%)是在燈壓85V時候.冷啟動時間,燈壓不過才30V,此時候的效率是比較低的,也造成冷起時候電流大的原因之一.使用一些新技術,可以保證冷起的效率也達到75%以上.比如PWM頻率智能切換等.
看過CYPOK在這里很多HID燈技術的回帖,學到不少東西.如果有空,請簡單介紹一下所說“PWM頻率智能切換”技術的基本原理.
0
回復
@cypok
HID進入穩定狀態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燈電極的溫度必須足夠高.輝光放電狀態就是一個使燈泡溫度急劇上升的一個階段,當電極溫度達到一定時候,就轉成弧光放電,繼續讓燈體溫度上升,當燈體溫度到額定溫度時候,燈也就進入穩定狀態了.汽車HID要求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亮度,所以必須用大功率來啟動.而今眼目下,世上還沒有用小功率就能讓燈體在4秒內就能上升到數百攝氏度的燈.一般來說,EB設計的最大效率(比如85%)是在燈壓85V時候.冷啟動時間,燈壓不過才30V,此時候的效率是比較低的,也造成冷起時候電流大的原因之一.使用一些新技術,可以保證冷起的效率也達到75%以上.比如PWM頻率智能切換等.
鳥人鳥人 找不到你了 我今晚去廣州了,23號都在那一帶.記得CALL我.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