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52rd.com
原貼:http://www.52rd.com/bbs/dispbbs.asp?BoardID=63&ID=12531
從我開始2000年關注手機產業開始,從來沒有看到這樣子的一個大爆發的市場情景.短短5年,從老三樣nokia/motorala/ericsson,到現在的歐、美、中、日、韓眾多品牌全面混戰,這樣的發展速度,一日千里也毫不夸張.而且,從趨勢上看,要不了多久,手機cpu的更新換代速度將超過PC,重新以摩爾定律驅動半導體產業.可以說,手機正成為IT業新的動力源,為正步入發展速度窘境的IT精英提供新的舞臺.就中國大陸而言,目前一年就有1000多個型號的新產品推向市場.其中80%產品的市場壽命只有半年,產品運作稍有不慎,就會變成一堆庫存,令企業面臨生死考驗.這里面,最本質的變化就是手機已經從通信類的功能性產品演變成了消費類時尚的熱點.手機消費者,除了基本的通話需求外,越來越多的關注產品的附加價值,特別是身份標簽這一層功用.先是moto V3,接著是nokia8800,創造了手機消費的新動向.這里面,國產廠商再創夏新A8這樣輝煌的挑戰,已不是個體行為能夠實現的了.因為這些創新越來越依賴新材料和精密制造,而非僅僅嵌入式系統的研發.
為什么這么說呢?近些年來,由于國產廠商的手機品質缺陷,而在大眾心里留下了很不好的口碑.有一些企圖有所作為的廠商,例如中興/夏新等,一直花大力氣搞產品研發,希望用真正的實力來和國際品牌對話.通過近幾年的奮起直追,國產手機的品質已有明顯改善,產品的實用功能性擴展也絲毫不遜色于國外品牌.但隨著V3/8800等走紅,國產品牌感受到了更大的挑戰.這一次挑戰,也可以說是手機市場細分的一個新的突破.一方面,國際品牌推出低價格、高質量的基本功能手機,壟斷低端市場;這些用戶只關注通話等基本實用功能,由于歷史原因更信賴國際品牌.通過低端市場的壟斷,NOKIA實現了高達35%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國際品牌,在高端領域,通過與西方幾百年發展起來的精密制造工藝和先進的新材料技術結合,從另一個高度來創造神話和利潤.通過這種絞殺戰略,國產品牌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除了國際品牌的打壓,另一個討論較多的對國產品牌的威脅是黑手機.黑手機指的是沒有經過信息產業部認證測試的、不具備合法入網資格的手機.但實事求是地講,這些黑手機一定程度上真正的體現了中國力量.這是一個講究速度和效率的群體,一定程度上,正是他們豐富了國產手機的娛樂產品,將功能性產品的掠奪性暴利徹底摧毀.他們很多設計,在功能和ID上面都走在了各種品牌手機的前面,甚至部分手機的質量也優于普通的品牌機型.以前,每一次技術升級,從SMS、MMS、GPRS、EMAIL,從彩屏、camera、MP3、多媒體,產品都會憑著一點小小的功能差異而創造豐厚的利潤.也正是因為功能升級能夠創造高利潤,導致國產廠商感受到了技術壓力.而現在,隨著黑手機軍團的異軍突起,提供了各種各樣功能豐富的手機,波導的MP4手機還沒有推出來,市場上早就叫賣到1000元以內了.夏新更是出了幾款MP3不能背景播放的音樂手機,其中有一款還被評為2005年明星產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黑手機軍團的戰斗力和對市場的影響,是不應該被低估的.他們加速了市場競爭,提高了消費者的胃口,也促進了理性的消費.
那么,我們國產品牌到底面臨什么危機呢?我個人認為,我們的手機產業是泊來品,是靠外部供奶建立起來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國產廠商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一直只能被動地跟蹤市場熱點,接受對方的游戲規則,無法占領主動地位.如果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和消費時尚長期都由國際品牌所左右,國產品牌的最后命運就是做一個國際品牌的OEM制造廠,來獲得穩定的低利潤.
說到這里,我想表達的觀點就是:手機品牌之戰,已經是中國工業力量與國際力量的全面較量,是一場真正的全面科技較量,從市場營銷、產品策劃、到產品研發和制造,已不僅僅是嵌入式系統技術,還包括高精尖的制造技術和新材料工藝,以及戰略的眼光.在這即將展開的大戰面前,我們有理由期望,國內的產業力量能夠盡快形成合力,從文化、消費習慣、產業鏈建設等多個層面做好前導性的規劃工作,建立在這樣一個重要產業的支配地位.
轉自:52rd.com
原貼:http://www.52rd.com/bbs/dispbbs.asp?BoardID=63&ID=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