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量(Ф ):發光體每秒鐘所發出的光量之總和,即發光量。單位:流明 (Lm )
光強 (I ):發光體在特定方向單位立體角內所發射的光通量。單位:坎德拉 ( cd )
照度 (E ):發光體照射在被照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光通量。單位 :勒克斯 (Lm/m2 )
光源效率(Lm/W)=光通量(Lm)/耗電量(W)
亮度 (L):發光體在特定方向單位立體角單位面積內的光通量。單位:nt ( cd/m2 )
色溫 (K):是以絕對溫度K(Kelvin)來表示,乃是將一標準黑體(例如鐵)加熱,溫度升高至某一程度時顏色開始由紅變淺紅、變橙黃、變白、變藍白、變藍,逐漸改變,利用這種光色變化的特性,某光源的光色與黑體在某一溫度下呈現的光色相同時,我們將黑體當時的絕對溫度稱為該光源的色溫度。色溫度在3000K以下時,光色有偏紅的現象,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色溫度超過5000K時顏色則偏藍色,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
顯色性(Ra):與日光相比,光源對物體顏色呈現的程度稱為顯色性,也就是照明顏色的逼真程度,顯色性高的光源對顏色的再現較好,我們所看到的顏色也就較接近自然原色,顯色性低的光源對顏色的再現叫差,我們所看到的顏色偏差也較大。
眩光: 視野內有亮度極高的物體或強烈的亮度對比,則可以造成視覺不舒適稱為眩光。眩光分為失能性眩光和不舒適性眩光,眩光是影響照明質量的重要因素。
平均壽命( h ):指一批燈泡點燈至百分之五十的數量損壞不亮時的小時數。
經濟壽命 ( h ):在同時考慮燈泡的損壞及光束輸出衰減的狀況下,其綜合光束輸出減至一特定比例的小時數。此比例用語室外的光源為百分之七十,用于室內光源如日光燈照明則為百分之八十。
維護系數 (MF ): 維護系數K的定義是:經過一段時間工作后,照明系統在作業面上產生的平均照度(即維持照度)與系統新安裝時的平均照度(即初始照度)的比值。
利用系數 (CU ) : 我們將工作面上接受到的光通量與光源總光通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