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黃色-半橋的下臂驅動;藍色-下臂IGBT CE電壓; 粉色-線盤電流
工作條件:233V,工作電流25A,
請問這樣的波形是否正常,望高手指點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提鍋燒IGBT,線盤感量:50uH;諧振電容:0.94u(0.47+0.47);IGBT:H30R120*2(上下臂各兩顆并聯使用);發現現在驅動只要接近21K時,提鍋都會燒IGBT
頻率跟蹤通過高頻電流互感器(1:3000)橋式整流后與比較器比較,然后再和調頻電路比較,燒IGBT的情況都是在21KHz附近(是不是大家說的諧振點),慢慢提鍋最容易燒IGBT,快速提鍋要比慢提鍋好點,但還是會燒IGBT現在不知道如何調整了
請問一下,
1、我修改C10,C9的參數(第三貼的線路圖),是不是就可以改變了電流超前或滯后電壓,以前裝C10時,提鍋就燒IGBT,現在C10沒有安裝,提鍋燒IGBT比裝C10好一點
2、第一帖里面的波形是25A電流情況下,這個時候電流是否是超前電壓了(如果超前,提鍋是不是就有問題了)
3、電流超前電壓提鍋危險 還是 電流滯后電壓提鍋危險,這兩者到底如何選擇
半橋用了四個管子,還不如用四個管做全橋來得方便,半橋半個周期內電流比全橋大一倍,低電壓大電流要做到性能優秀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對于新手來講等于一開始就上高難度的。用全橋來做或許好多問題就不存在了。
從慢提鍋比快提容易燒管子來看,很可能過流引起的!只要把過流保護的響應時間縮短就差不多了!
另外一個基本的概念要搞清楚,電路不能進入容性狀態,即電壓要超前于電流,從你的圖片來看,還好沒有!
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諧振點負載等效于純阻性特點,電流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這個等效電阻多大和Q值有關,Q值越大,等效電阻越小,流經IGBT的電流就越大!提鍋之后,Q值可能高達10以上,計算此時的流經IGBT的電流,是個很恐怖的數字,常用的單管IGBT是承受不住的!
提鍋的時候,都沒有看到高頻電流互感器整流后的波形在突變,就燒了IGBT;到是發現電流在大于18A以后,比較器的輸出端會有翻轉信號(翻轉信號間隔同此時的振蕩頻率相同),每次有的時候,提鍋都會燒IGBT,沒有的時候是不會燒IGBT的,是不是有雜訊干擾了
電感量空載是50uH, (沒有加鐵粉芯)
上下臂的諧振電容都是由兩個0.47u并聯(上臂0.94u,下臂0.94u)
工作到25A時頻率是21.5KHz,
工作電壓220Vac ,
Q值要到星期一才能測到(這個Q值也是空線盤時測得的吧)
非常感謝您的解答,
還有個問題:現在發現IGBT驅動信號的上升沿抖動的很厲害,而且UCE兩端的電壓上升沿也有很多尖峰,和驅動信號相對應的,隔離邊的驅動信號沒有任何抖動,我用的是A316J驅動芯片,電源+15V,-7V,G極驅動電阻是10R(SMD 1206),每次燒管子的時候這顆10R的電阻也會燒焦(但電阻值還是10R)并在ce間的吸收電容是0.022u(電容兩端并有660K電阻),怎樣能消除抖動
關鍵詞:芯片
你提鍋的時候,驅動脈沖有沒有快速關端呀,如果關斷慢或者為顛鍋沒有關斷驅動脈沖,很容易燒IGBT的。我的一款機子軟件原本是用于380V小炒的,抬鍋不關脈沖的。做220V用的時候不抬鍋一切正常,一抬鍋有時就會燒IGBT,特別是先慢抬鍋在一定距離在快速提鍋特別容易壞IGBT.(注:用變壓器驅動的,別的元件叢來不壞)另外:你用30A的IGBT管太小了,21.5KHZ的時候就25A了,如果到18KHZ的時候,電流估計得35A以上了,肯定爆的,什么管子也撐不住的。你的半橋LC參數也不合理
市場上220v半橋用管子做的一般的是最大功率5KW的。如果你做半橋6KW不計成本的話,把過流保護做好,用模塊整吧。還有“IGBTSY”老兄整的產品可是賣部隊或者火車上面的,人家的價格可是很牛X的。沒那個關系和能耐,就算你質量好,賣那個價格也沒人鳥你的。
關鍵詞:半橋
電感量空載是50uH, (沒有加鐵粉芯)
Q值空載時,是5.5
上下臂的諧振電容都是由兩個0.47u并聯(上臂0.94u,下臂0.94u)
工作到25A時頻率是21.5KHz,
工作電壓220Vac ,
理論計算還真不好算,已經有了實物,干嗎不搭個電路試一下,工作在諧振點,看電源輸入電流,不同的工作模式各處的電流都有所不同,但是均可以由電源電流推算出來各處的電流值。作為工程應用,對各處的電流值精度要求不高,推算出來的值足以滿足相關保護電路所需要的電流數據,有了這樣的數據設計電路基本上是一次成功的,無需再去反復試驗去論證。
關鍵詞:電流
空載的Q值怎么只有5.5啊?看來內阻夠大的!下面是工作頻率21.5k時的計算結果,電源按照直流恒定電壓310V來計算的,輸出波形僅考慮了基波,諧波忽略。
L(uH) | C(uF) | Q(電感品質系數) | 工作電壓(DC) | 工作頻率(KHz) | 感抗 | 容抗 | 等效串聯阻抗 | Z | 諧振頻率f0(KHz) | 負載電流(A,RMS) | 輸入電流(A,RMS) | 峰值電流(IGBT) | KVA (視在功率) | 相位差(°) | KW (有功功率) |
50.00 | 1.88 | 2.50 | 310.00 | 21.50 | 6.75 | 3.94 | 2.70 | 3.90 | 16.42 | 28.08 | 9.93 | 39.71 | 3.08 | 46.20 | 2.13 |
50.00 | 1.88 | 3.00 | 310.00 | 21.50 | 6.75 | 3.94 | 2.25 | 3.61 | 16.42 | 30.39 | 10.75 | 42.98 | 3.33 | 51.37 | 2.08 |
50.00 | 1.88 | 4.00 | 310.00 | 21.50 | 6.75 | 3.94 | 1.69 | 3.28 | 16.42 | 33.37 | 11.80 | 47.19 | 3.66 | 59.06 | 1.88 |
50.00 | 1.88 | 5.50 | 310.00 | 21.50 | 6.75 | 3.94 | 1.23 | 3.07 | 16.42 | 35.67 | 12.61 | 50.44 | 3.91 | 66.44 | 1.56 |
我們再看看工作在接近諧振頻率時的計算結果:
L(uH) | C(uF) | Q(電感品質系數) | 工作電壓(DC) | 工作頻率(KHz) | 感抗 | 容抗 | 等效串聯阻抗 | Z | 諧振頻率f0(KHz) | 負載電流(A,RMS) | 輸入電流(A,RMS) | 峰值電流(IGBT) | KVA (視在功率) | 相位差(°) | KW (有功功率) |
50.00 | 1.88 | 2.50 | 310.00 | 17.00 | 5.34 | 4.98 | 2.14 | 2.17 | 16.42 | 50.59 | 17.89 | 71.54 | 5.54 | 9.59 | 5.47 |
50.00 | 1.88 | 3.00 | 310.00 | 17.00 | 5.34 | 4.98 | 1.78 | 1.82 | 16.42 | 60.34 | 21.33 | 85.33 | 6.61 | 11.46 | 6.48 |
50.00 | 1.88 | 4.00 | 310.00 | 17.00 | 5.34 | 4.98 | 1.34 | 1.38 | 16.42 | 79.24 | 28.02 | 112.07 | 8.69 | 15.13 | 8.38 |
50.00 | 1.88 | 5.50 | 310.00 | 17.00 | 5.34 | 4.98 | 0.97 | 1.04 | 16.42 | 105.80 | 37.41 | 149.62 | 11.60 | 20.39 | 10.87 |
關鍵詞:串聯
************
謝謝大俠了!
線盤的Q值是高好還是低好,該如何控制線盤的Q值
今天用硬件做了一個高頻電流限制,目前提鍋能保護住(可靠性有待驗證),提鍋過程中出現過流時,鍋具會有很大的敲擊聲
另外,目前的參數工作起來,發現IGBT的溫升還是比較高的,有風扇散熱的情況下,2-3分鐘IGBT殼體的溫度就會升到50℃,請問IGBT的溫升是不是跟吸收電容也有關系呢(現在吸收電容是0.022u),還是需要調整線盤個感量和諧振電容的容量,還請指點一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