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俠能否討論一下Atmel,PIC及Philips等8位單片機的優劣?要求帶pwm及A/D.
最好能從性價比,供應商軟硬件支持度,供貨情況,可靠性上綜合比較.謝謝.
討論:Atmel、PIC及Philips等8位MCU比較
全部回復(18)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eric-chai
看看臺灣HOLTEK的吧,絕對的性價比:QQ:286842853/MSN:ckj26@126.com
這樣比較意義不大.
Atmel的8位單片機分為89系列(兼容MCS-51系列)和90系列(精簡指令集系列--AVR).其中以90系列性能最高,每個時鐘一條指令,最高速度為20M指令流.Atmel的51是12個時鐘一條指令的標準51,一般最高時鐘為40Mhz(3M多指令流),個別達到90Mhz.
Philips的8位單片機只有兼容MCS-51系列.Philips的51分為標準51(12個時鐘一條指令)和高速51.標準51一般最高時鐘為40Mhz(3M多指令流);高速51可以達到8M指令流.Philips的32位單片機更有特色.
PIC是Microchip公司的8位單片機,低檔PIC8位單片機是早期的精簡指令集8位單片機,一般4個時鐘一條指令,最高時鐘10多Mhz,以前最大特色是低速時低功耗,以及價格低.高檔的PIC由于內部集成了低檔DSP功能,性能有較大提升,價格自然上升了.
Atmel的8位單片機分為89系列(兼容MCS-51系列)和90系列(精簡指令集系列--AVR).其中以90系列性能最高,每個時鐘一條指令,最高速度為20M指令流.Atmel的51是12個時鐘一條指令的標準51,一般最高時鐘為40Mhz(3M多指令流),個別達到90Mhz.
Philips的8位單片機只有兼容MCS-51系列.Philips的51分為標準51(12個時鐘一條指令)和高速51.標準51一般最高時鐘為40Mhz(3M多指令流);高速51可以達到8M指令流.Philips的32位單片機更有特色.
PIC是Microchip公司的8位單片機,低檔PIC8位單片機是早期的精簡指令集8位單片機,一般4個時鐘一條指令,最高時鐘10多Mhz,以前最大特色是低速時低功耗,以及價格低.高檔的PIC由于內部集成了低檔DSP功能,性能有較大提升,價格自然上升了.
0
回復
@ppp123456
這樣比較意義不大.Atmel的8位單片機分為89系列(兼容MCS-51系列)和90系列(精簡指令集系列--AVR).其中以90系列性能最高,每個時鐘一條指令,最高速度為20M指令流.Atmel的51是12個時鐘一條指令的標準51,一般最高時鐘為40Mhz(3M多指令流),個別達到90Mhz.Philips的8位單片機只有兼容MCS-51系列.Philips的51分為標準51(12個時鐘一條指令)和高速51.標準51一般最高時鐘為40Mhz(3M多指令流);高速51可以達到8M指令流.Philips的32位單片機更有特色.PIC是Microchip公司的8位單片機,低檔PIC8位單片機是早期的精簡指令集8位單片機,一般4個時鐘一條指令,最高時鐘10多Mhz,以前最大特色是低速時低功耗,以及價格低.高檔的PIC由于內部集成了低檔DSP功能,性能有較大提升,價格自然上升了.
ppp123456你好,關于這個話題,我順便征求一下你的看法:
pic和avr這兩種單片機,我也都仔細地研究過,但是最后都沒有正式將其用到我的系統中,我的感覺是:
1、pic單片機,也有可能我接觸的較早,最初的型號功能過于簡單,第一個感覺就是堆棧太淺,好像是16c54,堆棧只有兩級,所以將放棄了,后續的芯片肯定會增強,但也沒有使用它,所以也不是太了解,你的感覺,是不是有這個問題,尤其是最初的低級芯片?
2、avr單片機,一句話,指令系統過于垃圾不合理,當時,看到很多網站大力宣揚,但真正介入之后,發現這個問題后,也把它放棄了,對于它的指令系統,你有這個感覺嗎?
3、51單片機總的說來還算不錯,我的感覺,它的指令系統,唯一的缺點是不具備16位運算處理指令,雖然可以用子程序來完成,但是效率就顯得很低.我還接觸和利用著其他系統的片子,他們的指令系統就彌補了這些缺點.這第三點,是否也有同感?
謝謝你!
pic和avr這兩種單片機,我也都仔細地研究過,但是最后都沒有正式將其用到我的系統中,我的感覺是:
1、pic單片機,也有可能我接觸的較早,最初的型號功能過于簡單,第一個感覺就是堆棧太淺,好像是16c54,堆棧只有兩級,所以將放棄了,后續的芯片肯定會增強,但也沒有使用它,所以也不是太了解,你的感覺,是不是有這個問題,尤其是最初的低級芯片?
2、avr單片機,一句話,指令系統過于垃圾不合理,當時,看到很多網站大力宣揚,但真正介入之后,發現這個問題后,也把它放棄了,對于它的指令系統,你有這個感覺嗎?
3、51單片機總的說來還算不錯,我的感覺,它的指令系統,唯一的缺點是不具備16位運算處理指令,雖然可以用子程序來完成,但是效率就顯得很低.我還接觸和利用著其他系統的片子,他們的指令系統就彌補了這些缺點.這第三點,是否也有同感?
謝謝你!
0
回復
@sdjufeng
ppp123456你好,關于這個話題,我順便征求一下你的看法:pic和avr這兩種單片機,我也都仔細地研究過,但是最后都沒有正式將其用到我的系統中,我的感覺是:1、pic單片機,也有可能我接觸的較早,最初的型號功能過于簡單,第一個感覺就是堆棧太淺,好像是16c54,堆棧只有兩級,所以將放棄了,后續的芯片肯定會增強,但也沒有使用它,所以也不是太了解,你的感覺,是不是有這個問題,尤其是最初的低級芯片?2、avr單片機,一句話,指令系統過于垃圾不合理,當時,看到很多網站大力宣揚,但真正介入之后,發現這個問題后,也把它放棄了,對于它的指令系統,你有這個感覺嗎?3、51單片機總的說來還算不錯,我的感覺,它的指令系統,唯一的缺點是不具備16位運算處理指令,雖然可以用子程序來完成,但是效率就顯得很低.我還接觸和利用著其他系統的片子,他們的指令系統就彌補了這些缺點.這第三點,是否也有同感?謝謝你!
ALL FLASH:8位機,ROM:1-256K,8-144PIN
NEC半導體電子,上海格州電子有限公司是日本NEC半導體中國一級代理,在電源(SONY的鋰電和充電器都是用NEC UPD78F9222/78F9234做的,4K/8K的FLASH.我公司有現成的方案,目前也正在和幾個廠家合作單組/多組鋰電的保護線路,歡迎大家一起溝通,絕低的成本.)
家電(美的/長虹微波爐電磁爐),
電表等方面NEC的MCU賣的非常好,歡迎有需要的朋友與本人聯系.
地址:上海市北工業設計園
聯系人:龔先生,電話:021-61425055-1017,手機:13636593239
MSN :fair_gp@163.com
QQ:425554208
NEC半導體電子,上海格州電子有限公司是日本NEC半導體中國一級代理,在電源(SONY的鋰電和充電器都是用NEC UPD78F9222/78F9234做的,4K/8K的FLASH.我公司有現成的方案,目前也正在和幾個廠家合作單組/多組鋰電的保護線路,歡迎大家一起溝通,絕低的成本.)
家電(美的/長虹微波爐電磁爐),
電表等方面NEC的MCU賣的非常好,歡迎有需要的朋友與本人聯系.
地址:上海市北工業設計園
聯系人:龔先生,電話:021-61425055-1017,手機:13636593239
MSN :fair_gp@163.com
QQ:425554208
0
回復
@nec flash
ALLFLASH:8位機,ROM:1-256K,8-144PINNEC半導體電子,上海格州電子有限公司是日本NEC半導體中國一級代理,在電源(SONY的鋰電和充電器都是用NECUPD78F9222/78F9234做的,4K/8K的FLASH.我公司有現成的方案,目前也正在和幾個廠家合作單組/多組鋰電的保護線路,歡迎大家一起溝通,絕低的成本.)家電(美的/長虹微波爐電磁爐),電表等方面NEC的MCU賣的非常好,歡迎有需要的朋友與本人聯系.地址:上海市北工業設計園聯系人:龔先生,電話:021-61425055-1017,手機:13636593239MSN:fair_gp@163.comQQ:425554208
sdjufeng:
你好!非常歡迎共同討論.有些東西,我的感覺與你相同.
1、pic單片機.PIC是采用硬件堆棧,堆棧較淺,編程方法與其它單片機差別較大.早期PIC存在單價高/只能一次燒寫的問題,不過功耗較低,編程較靈活.16c54/57是代表.新一代的帶Flash,甚至嵌入DSP內核的PIC,確實很不錯,只是價格太貴了.
2、avr單片機的匯編指令確實很難記憶,不過C語言效率極高,幾乎相當于匯編了.使用AVR單片機,采用C語言編程即可.AVR中的新一代產品為Mage系列,它大大增強了系統功能,指令速度最高達到20M指令流,一般可以達到16M指令流.特別是Mage88等,功耗甚至低于PIC,確實有意義.聲明:我是做控制的,不是商人.
3、51單片機是我用了近20年的東西了,標準51的功能確實太差,不過新一代產品達到8M指令流,價格在10元左右,性能總算上來了.Philips早已推出了16位的51,只是沒有得到普及,去年周立功還在銷售,單價46元.富昌/新華龍主推的8051F系列高速51和Dallas的高速51價格都太貴了,只有不得不用時才用.
現在,基于ARM7結構的ARM單片機價格低于高速51,性價比大大提高,是不錯的選擇.
由于前幾年單片機速度較低,嚴重影響了我的工作,我已經將重點轉到DSP上,所以單片機反而成為業余愛好.現在已經熟悉多個廠家的多個系列的DSP.
建議:若有時間,改用ARM和DSP,你會發現有一片新天地.
你好!非常歡迎共同討論.有些東西,我的感覺與你相同.
1、pic單片機.PIC是采用硬件堆棧,堆棧較淺,編程方法與其它單片機差別較大.早期PIC存在單價高/只能一次燒寫的問題,不過功耗較低,編程較靈活.16c54/57是代表.新一代的帶Flash,甚至嵌入DSP內核的PIC,確實很不錯,只是價格太貴了.
2、avr單片機的匯編指令確實很難記憶,不過C語言效率極高,幾乎相當于匯編了.使用AVR單片機,采用C語言編程即可.AVR中的新一代產品為Mage系列,它大大增強了系統功能,指令速度最高達到20M指令流,一般可以達到16M指令流.特別是Mage88等,功耗甚至低于PIC,確實有意義.聲明:我是做控制的,不是商人.
3、51單片機是我用了近20年的東西了,標準51的功能確實太差,不過新一代產品達到8M指令流,價格在10元左右,性能總算上來了.Philips早已推出了16位的51,只是沒有得到普及,去年周立功還在銷售,單價46元.富昌/新華龍主推的8051F系列高速51和Dallas的高速51價格都太貴了,只有不得不用時才用.
現在,基于ARM7結構的ARM單片機價格低于高速51,性價比大大提高,是不錯的選擇.
由于前幾年單片機速度較低,嚴重影響了我的工作,我已經將重點轉到DSP上,所以單片機反而成為業余愛好.現在已經熟悉多個廠家的多個系列的DSP.
建議:若有時間,改用ARM和DSP,你會發現有一片新天地.
0
回復
@ppp123456
sdjufeng: 你好!非常歡迎共同討論.有些東西,我的感覺與你相同.1、pic單片機.PIC是采用硬件堆棧,堆棧較淺,編程方法與其它單片機差別較大.早期PIC存在單價高/只能一次燒寫的問題,不過功耗較低,編程較靈活.16c54/57是代表.新一代的帶Flash,甚至嵌入DSP內核的PIC,確實很不錯,只是價格太貴了.2、avr單片機的匯編指令確實很難記憶,不過C語言效率極高,幾乎相當于匯編了.使用AVR單片機,采用C語言編程即可.AVR中的新一代產品為Mage系列,它大大增強了系統功能,指令速度最高達到20M指令流,一般可以達到16M指令流.特別是Mage88等,功耗甚至低于PIC,確實有意義.聲明:我是做控制的,不是商人.3、51單片機是我用了近20年的東西了,標準51的功能確實太差,不過新一代產品達到8M指令流,價格在10元左右,性能總算上來了.Philips早已推出了16位的51,只是沒有得到普及,去年周立功還在銷售,單價46元.富昌/新華龍主推的8051F系列高速51和Dallas的高速51價格都太貴了,只有不得不用時才用. 現在,基于ARM7結構的ARM單片機價格低于高速51,性價比大大提高,是不錯的選擇. 由于前幾年單片機速度較低,嚴重影響了我的工作,我已經將重點轉到DSP上,所以單片機反而成為業余愛好.現在已經熟悉多個廠家的多個系列的DSP. 建議:若有時間,改用ARM和DSP,你會發現有一片新天地.
你好,看來我們兩個年齡差不多,我也是從48過渡到51的,我也想開發ARM系列,至于dsp,我接觸過,但是沒有實際應用,因為很少有必須采用它的地方.另外,不知道你對南韓的GMS800系列接觸過沒有,我用得很多,也是不錯的選擇.
0
回復
@sdjufeng
你好,看來我們兩個年齡差不多,我也是從48過渡到51的,我也想開發ARM系列,至于dsp,我接觸過,但是沒有實際應用,因為很少有必須采用它的地方.另外,不知道你對南韓的GMS800系列接觸過沒有,我用得很多,也是不錯的選擇.
抱歉,我沒有用過南韓的GMS800.
我最先用Z80,然后由于認為48系列功能太簡單,轉49系列的80C39;然后再轉51.其后用過多種其它單片機以及多種速度的51.由于覺得單片機速度太慢,后來轉入以DSp為主.
剛開始覺得挺難的,一段時間后就熟悉了.其實入門后,DSp并不難,而且還發現,一旦熟悉一種DSP后,很容易熟悉同類型以及更簡單一些的DSp.而且由于DSp速度較快,價格并不高(選擇面較廣,例如5402最便宜),軟件基本可以用C編制,編程效率較高,即使優化不夠,也容易滿足使用要求.
我最先用Z80,然后由于認為48系列功能太簡單,轉49系列的80C39;然后再轉51.其后用過多種其它單片機以及多種速度的51.由于覺得單片機速度太慢,后來轉入以DSp為主.
剛開始覺得挺難的,一段時間后就熟悉了.其實入門后,DSp并不難,而且還發現,一旦熟悉一種DSP后,很容易熟悉同類型以及更簡單一些的DSp.而且由于DSp速度較快,價格并不高(選擇面較廣,例如5402最便宜),軟件基本可以用C編制,編程效率較高,即使優化不夠,也容易滿足使用要求.
0
回復
@ppp123456
wangyu還沒有體會到AVR的優點.在小系統中,實際上AVR的性價比更高.建議認真看看Mage8/48/88的datasheet.AVR地單片機實際已經是一個微型的SOC系統,既有多路10bit精度的AD,又有內置的EEPROM/較大容量的RAM/看門狗,高效率的C語言編譯器,新的芯片還內置上電復位電路,加上較快的速度和較低的功耗(遠低于51),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1. 至于wangyu說的價格不好,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代理商,可以負責任的說:Mage8/48的單價都在6元左右,88稍高一點.
2. wangyu說的可靠性的問題,估計沒有過AVR,至少不熟悉.
其實所有單片機的差別都不大,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某一種單片機的可靠性明顯強于其它單片機.影響單片機工作可靠性的問題,由于技術的進步,都已經不成問題了,但是同樣的一個芯片為什么有人用得很好,而有的人用得不好呢?其主要原因是,單片機電路(也可以類推到其它電路)實際上是多個元件構成的一個整體,影響整體工作可靠性的因素很多,首要的是電源的可靠性/信號的共模/差模干擾;其次是由于硬件電路不熟悉,隨意選用電路參數;還有是PCB設計有問題.
由于篇幅的原因,這里僅僅舉幾個例子說明.
例如,有一個DIO模塊產品,采用89S51做控制器,輸出是用光藕隔離驅動繼電器輸出,輸入是數字電平.故障現象是容易死機.我看了電路板后發現幾個問題:單片機5V電源是采用12V整流濾波/7805穩壓獲得,但是整流后先經過7805再轉彎到濾波電容,使得干擾無法通過電容濾除;其次采用簡單的RC復位,不能保證可靠復位;在測試中發現程序也有問題.鑒于以上現象,我重新設計了電路和PCB,而且單片機與繼電器共用電源,取消了隔離光偶,降低了成本,并重新編制程序,該產品現在的穩定性就十分好了,不論來自電源或者信號的干擾,都沒有再出現問題.
另外舉個例子.一次做電解鋁生產的控制器,輸出控制采用繼電器,由于趕急,直接用了一個舊的繼電器,在實驗室測試和在工廠儀表組測試都沒有問題,上線測試開環控制也沒問題,在接上閉環后,控制不能工作,當場檢查發現燒了一個穩壓二極管.拆下來檢查,最終發現是由于舊繼電器的線包與觸點的絕緣電阻較小,電源通過觸點流經線包再經過電路,最后經過輸入信號接地,造成控制器損壞.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但是總的說來,一個電路的可靠性,絕不是僅僅由某一個器件的性能決定的,過分強調某個元件的可靠性,會陷入成本高昂而可靠性不高的死胡同.這是做為設計師必須避免的問題.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的原因,教育與實際脫節,學院派不了解元件,過分依賴昂貴的元件,以為就可以提高可靠性,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例如一個水桶,它能裝入的水的高低是由構成水桶的木板的最短的一塊決定的.
2. wangyu說的可靠性的問題,估計沒有過AVR,至少不熟悉.
其實所有單片機的差別都不大,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某一種單片機的可靠性明顯強于其它單片機.影響單片機工作可靠性的問題,由于技術的進步,都已經不成問題了,但是同樣的一個芯片為什么有人用得很好,而有的人用得不好呢?其主要原因是,單片機電路(也可以類推到其它電路)實際上是多個元件構成的一個整體,影響整體工作可靠性的因素很多,首要的是電源的可靠性/信號的共模/差模干擾;其次是由于硬件電路不熟悉,隨意選用電路參數;還有是PCB設計有問題.
由于篇幅的原因,這里僅僅舉幾個例子說明.
例如,有一個DIO模塊產品,采用89S51做控制器,輸出是用光藕隔離驅動繼電器輸出,輸入是數字電平.故障現象是容易死機.我看了電路板后發現幾個問題:單片機5V電源是采用12V整流濾波/7805穩壓獲得,但是整流后先經過7805再轉彎到濾波電容,使得干擾無法通過電容濾除;其次采用簡單的RC復位,不能保證可靠復位;在測試中發現程序也有問題.鑒于以上現象,我重新設計了電路和PCB,而且單片機與繼電器共用電源,取消了隔離光偶,降低了成本,并重新編制程序,該產品現在的穩定性就十分好了,不論來自電源或者信號的干擾,都沒有再出現問題.
另外舉個例子.一次做電解鋁生產的控制器,輸出控制采用繼電器,由于趕急,直接用了一個舊的繼電器,在實驗室測試和在工廠儀表組測試都沒有問題,上線測試開環控制也沒問題,在接上閉環后,控制不能工作,當場檢查發現燒了一個穩壓二極管.拆下來檢查,最終發現是由于舊繼電器的線包與觸點的絕緣電阻較小,電源通過觸點流經線包再經過電路,最后經過輸入信號接地,造成控制器損壞.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但是總的說來,一個電路的可靠性,絕不是僅僅由某一個器件的性能決定的,過分強調某個元件的可靠性,會陷入成本高昂而可靠性不高的死胡同.這是做為設計師必須避免的問題.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的原因,教育與實際脫節,學院派不了解元件,過分依賴昂貴的元件,以為就可以提高可靠性,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例如一個水桶,它能裝入的水的高低是由構成水桶的木板的最短的一塊決定的.
0
回復
@ppp123456
1.至于wangyu說的價格不好,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代理商,可以負責任的說:Mage8/48的單價都在6元左右,88稍高一點.2.wangyu說的可靠性的問題,估計沒有過AVR,至少不熟悉. 其實所有單片機的差別都不大,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某一種單片機的可靠性明顯強于其它單片機.影響單片機工作可靠性的問題,由于技術的進步,都已經不成問題了,但是同樣的一個芯片為什么有人用得很好,而有的人用得不好呢?其主要原因是,單片機電路(也可以類推到其它電路)實際上是多個元件構成的一個整體,影響整體工作可靠性的因素很多,首要的是電源的可靠性/信號的共模/差模干擾;其次是由于硬件電路不熟悉,隨意選用電路參數;還有是PCB設計有問題. 由于篇幅的原因,這里僅僅舉幾個例子說明. 例如,有一個DIO模塊產品,采用89S51做控制器,輸出是用光藕隔離驅動繼電器輸出,輸入是數字電平.故障現象是容易死機.我看了電路板后發現幾個問題:單片機5V電源是采用12V整流濾波/7805穩壓獲得,但是整流后先經過7805再轉彎到濾波電容,使得干擾無法通過電容濾除;其次采用簡單的RC復位,不能保證可靠復位;在測試中發現程序也有問題.鑒于以上現象,我重新設計了電路和PCB,而且單片機與繼電器共用電源,取消了隔離光偶,降低了成本,并重新編制程序,該產品現在的穩定性就十分好了,不論來自電源或者信號的干擾,都沒有再出現問題. 另外舉個例子.一次做電解鋁生產的控制器,輸出控制采用繼電器,由于趕急,直接用了一個舊的繼電器,在實驗室測試和在工廠儀表組測試都沒有問題,上線測試開環控制也沒問題,在接上閉環后,控制不能工作,當場檢查發現燒了一個穩壓二極管.拆下來檢查,最終發現是由于舊繼電器的線包與觸點的絕緣電阻較小,電源通過觸點流經線包再經過電路,最后經過輸入信號接地,造成控制器損壞.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但是總的說來,一個電路的可靠性,絕不是僅僅由某一個器件的性能決定的,過分強調某個元件的可靠性,會陷入成本高昂而可靠性不高的死胡同.這是做為設計師必須避免的問題.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的原因,教育與實際脫節,學院派不了解元件,過分依賴昂貴的元件,以為就可以提高可靠性,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例如一個水桶,它能裝入的水的高低是由構成水桶的木板的最短的一塊決定的.
我正在看ARM,真的很驚人.ADuC812我用過多次,相比之下,812就差得遠了.
價格問題,我曾經買過8515,性能很低檔的一種AVR,價格高達45元.
價格問題,我曾經買過8515,性能很低檔的一種AVR,價格高達45元.
0
回復
@ppp123456
1.至于wangyu說的價格不好,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代理商,可以負責任的說:Mage8/48的單價都在6元左右,88稍高一點.2.wangyu說的可靠性的問題,估計沒有過AVR,至少不熟悉. 其實所有單片機的差別都不大,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某一種單片機的可靠性明顯強于其它單片機.影響單片機工作可靠性的問題,由于技術的進步,都已經不成問題了,但是同樣的一個芯片為什么有人用得很好,而有的人用得不好呢?其主要原因是,單片機電路(也可以類推到其它電路)實際上是多個元件構成的一個整體,影響整體工作可靠性的因素很多,首要的是電源的可靠性/信號的共模/差模干擾;其次是由于硬件電路不熟悉,隨意選用電路參數;還有是PCB設計有問題. 由于篇幅的原因,這里僅僅舉幾個例子說明. 例如,有一個DIO模塊產品,采用89S51做控制器,輸出是用光藕隔離驅動繼電器輸出,輸入是數字電平.故障現象是容易死機.我看了電路板后發現幾個問題:單片機5V電源是采用12V整流濾波/7805穩壓獲得,但是整流后先經過7805再轉彎到濾波電容,使得干擾無法通過電容濾除;其次采用簡單的RC復位,不能保證可靠復位;在測試中發現程序也有問題.鑒于以上現象,我重新設計了電路和PCB,而且單片機與繼電器共用電源,取消了隔離光偶,降低了成本,并重新編制程序,該產品現在的穩定性就十分好了,不論來自電源或者信號的干擾,都沒有再出現問題. 另外舉個例子.一次做電解鋁生產的控制器,輸出控制采用繼電器,由于趕急,直接用了一個舊的繼電器,在實驗室測試和在工廠儀表組測試都沒有問題,上線測試開環控制也沒問題,在接上閉環后,控制不能工作,當場檢查發現燒了一個穩壓二極管.拆下來檢查,最終發現是由于舊繼電器的線包與觸點的絕緣電阻較小,電源通過觸點流經線包再經過電路,最后經過輸入信號接地,造成控制器損壞.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但是總的說來,一個電路的可靠性,絕不是僅僅由某一個器件的性能決定的,過分強調某個元件的可靠性,會陷入成本高昂而可靠性不高的死胡同.這是做為設計師必須避免的問題.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的原因,教育與實際脫節,學院派不了解元件,過分依賴昂貴的元件,以為就可以提高可靠性,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例如一個水桶,它能裝入的水的高低是由構成水桶的木板的最短的一塊決定的.
我所說的AVR價格不好并不是和51比,相對而言PIC的兼容芯片一般都只有3-4元以下,做小產品大批量的特別合適.
PIC的可靠性有目共睹的,你用的89s51是51單片機中可靠性最最爛的,
最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死機.我情愿用臺灣新茂的都不用89s51.建議51的系統千萬不要用89s51系列.我一般開發用winbond的產品用新茂的51.同樣開發用pic的,產品用EM的.
至于可靠性我并不想爭,系統的可靠性是每個器件的合成和設計人員的經驗組成.
可能你用AVR比較多,所以認為他較好.不可否認AVR有優點,但缺點也很多.我就是用了一段時間avr后,決定以后再也不用了.首先不管價格,就性能而言現在很多51和PIC都不比她差.你所說的EEPROM,A/D,WDT現在很多51都有,PIC就更多了.而且最可怕的是世上只次一家,萬一他不生產或者停產豈不是耽誤大事.這也是不用的一個原因吧.
PIC的可靠性有目共睹的,你用的89s51是51單片機中可靠性最最爛的,
最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死機.我情愿用臺灣新茂的都不用89s51.建議51的系統千萬不要用89s51系列.我一般開發用winbond的產品用新茂的51.同樣開發用pic的,產品用EM的.
至于可靠性我并不想爭,系統的可靠性是每個器件的合成和設計人員的經驗組成.
可能你用AVR比較多,所以認為他較好.不可否認AVR有優點,但缺點也很多.我就是用了一段時間avr后,決定以后再也不用了.首先不管價格,就性能而言現在很多51和PIC都不比她差.你所說的EEPROM,A/D,WDT現在很多51都有,PIC就更多了.而且最可怕的是世上只次一家,萬一他不生產或者停產豈不是耽誤大事.這也是不用的一個原因吧.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