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節能燈這一綠色產業的穩步發展,產品要求無論是在質量和性能上日益增高,尤其在09年歐洲推出的EUP指令當中,節能燈能效已經無所謂A級B級之分了,必須A級能效以上,并明確指出在第五階段的2013年9月1日起,緊湊型熒光燈開關次數必須高于30000次以上。此指令的推出,同時提高了光通量和近似苛刻的開關次數的要求!
在額外盡量不增加功耗,以免影響整燈光通量前提下,為提高節能燈的開關次數,早些年智能PTC的誕生,直接在普通半橋電路上替換普通PTC,相對應于繼電器預熱和電子預熱,貌似是一種,很經濟和實用的方案,然而又延伸出新一輪的問題!
智能PTC優點:
燈啟動后,燈管管壓變低,低于智能PTC壓敏電阻閥值,相當于智能PTC斷開,(也不是絕對的,多多少少有一點漏電流存在),不會像普通PTC那樣,會產生一定的功耗和熱量,進而提高了整燈光通量!
智能PTC缺點:
功率稍微大點的燈,如4U28W ,在做安全試驗的時候,模擬一陰極去激活狀態,交叉接兩根燈管。由于兩端開路電壓過高,智能PTC一直加熱,直至燒成通紅通紅的,把塑件都燒化掉,鎮流器都不壞,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能通過此項試驗!
由于在交叉接狀態下,PTC熱敏部分阻值一直在增加,相當于給諧振回路一個限流作用,影響LC諧振的Q值,使線路無法燒壞,無法結束諧振!
智能PTC固然是好,假如沒有上述情況,可同時緩解EUP指令第五階段時光通量和開關次數要求的壓力!
還請教各位前輩賜教,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況下,有什么簡易的方法,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請從線路調試和線路改進兩個發面討論此問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