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注磁材較多,想摸一摸它的脾氣。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這么難以控制。我想請教一下各位前輩如下問題:
非晶磁心材料是用帶繞制成的,電感類產品大多因為磁性材料的影響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參數(shù)偏差。 那么它生產工藝到底是怎么樣的?我所能找到的零星資料說,鐵硼合金高溫制帶(厚度才20幾個微米)后,會再做熱處理,它的性能就在熱處理后大致定型。 帶間絕緣層的怎么處理沒找到資料。但這種帶材有直接賣的,有人叫賣是40元/kg左右(alibaba里的價格,當然材料不同價格不同)。 我又看到網(wǎng)上資料說,用戶拿到非晶帶材繞成磁心形狀后,要灌膠加強強度后,再切割,然后研磨拋光。 另一份資料還說做到切割后還要在磁場作用下再退一次火消除內部應力,溫度還高到近370度(他估計沒灌膠,不然膠受不了?)。 到這個階段磁芯材料結構才真正定型。 問題是到了客戶手上,為什么還有很大的參數(shù)變化?如果說是應力問題,繞線過程是有一些,熱縮管收縮也有一些,但也是不會大到能讓磁心產生形變吧,人家到底是鐵硼合金帶加膠固化,有整體的剛度。另外在PCB上錫過程中又受一次熱,是不是又相當于熱處理一次? 不是很清楚。 所以還請有做過非晶材料的朋友能不能解答一二,把工藝說一說,來個大致的就可以。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