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W正弦波逆變器浮出水面
這臺2400W機,在月初就已完工,一直沒有時間做全面測試,這幾天,把它做了一次全面測試,現在寫一些東西和朋友們分享。
一、SPWM驅動板部分:
這款2400W的SPWM驅動電路和以前我的1000W機的驅動電路是完全一樣的,主芯片也是2285,所不同的是,這款2400W機的SPWM驅動板采用了貼片安裝,所以PCB的面積大幅度縮小了,顯得比較精致。此前,我用的都是直插式的,不敢用貼片的,自覺年紀大了,眼睛也花了,用貼片可能不現實了,后來,在朋友的鼓勵下,試著用了貼片,當然我用的是比較大的1206封裝,沒有想到,用了貼片之后,才知道,貼片的好處真的很多,安裝速度比直插式也慢不了多少,且更換元器件遠比直插式方便。
這次的SPWM驅動板PCB一共打了二次樣。第一次做完后,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還原出來的正弦波上面有干擾,更換了很多元件,如2285,門電路,光藕,快恢復管,等等,均沒有效果,最后只得認為是PCB布線不妥的原因了,所以又重新設計了PCB,再次去打樣,第二次打樣來的PCB,經安裝試驗,正弦波波形比較完美了。
下圖是第一個版本的SPWM驅動板,和原先直插式相比,小多了。
下面是第一個版本的SPWM驅動板還原出來的正弦波,上面有干擾。
下面是第二個版本的SPWM驅動板,變壓器用了EFD貼片式,電容全部用了固態的。
下面是第二個版本的SPWM驅動板,還原出來的正弦波非常漂亮。
因為這次用了貼片式安裝,所以產生了一個問題,板子裝好后,要測試比較麻煩,貼片元件,示波器的探頭勾不住,萬用表的測試棒的鱷魚夾也夾不住。為此,我花了二天時間,特意做了一塊測試板,見下圖:
這塊測試板的用途是:把安裝好的用貼片的SPWM驅動板插在這塊測試板上,可以測量4路SPWM輸出波形,可以測試保護電路的控制閥值;上面有一個脈沖發生電路,可以測試保護電路的控制靈敏度;上面還有一個簡單的H橋,可能直觀地看到驅動板還原正弦波的情況。只要在這塊測試板上測試通過了,一般就可以放心用到逆變壓器上了。
二、功率板部分
功率板實物照片見下圖
其實這塊功率板,從左到右,由三部分組成,即DC-DC驅動和輔助電源,前級升壓,后級H橋。下面是一塊長263MM寬160MM的鋁質大散熱板,這塊散熱有1.97公斤重,買來時花了90元。
上面有22個M3的螺絲孔,花了我半天時間攻出來的。
DC-DC驅動部分,和我的1000W(已公布電路)是一樣的,和鐘工的3000W也是差不多的。這次24V轉12V的輔助電源,我沒有用7812之類的三端穩壓器,而是用了34063開關電源,實驗證明比用三端要好N倍,功耗小,效率高,最好的一點,是抗干擾能力強,在大電流滿功率輸出時,12V上的干擾脈沖很小,而三端做不到這一點。下面是電路圖:
前級升壓部分,用了8個RU190N08,每一對功率管推動一個變壓器,這樣一共用了4個高頻變壓器,電路和鐘工3000W的一樣。每個變壓器的參數見下圖:
用多個變壓器的優點是:1.可以不用大磁芯,降低機器高度;2.每個變壓器的變比減小了,有利于減少漏感,減少尖峰電壓;3.有利于提高負載特性。缺點是:變壓器多了,制作比較麻煩。還有,用多個變壓器有二個技術要點,一定要注意:1.每個變壓器的繞制方式,繞制方向一定要一樣,設計PCB時,還要注意每個變壓器的同名端;2.初級是并聯的,次級是串聯的,所以,每個變壓器次級的圈數=(設計輸出電壓/每圈伏數)/變壓器的個數。下面是連接示意圖:
后級:整流部分用了4個大電流快速二極管:RHRG30120,電流30A,耐壓1200V,247封裝,安裝和散熱比較方便;H橋部分用了4個FQL40N50大功率MOS管,263封裝。連同前級的8個功率管,一共有16個管子,直接擰在散熱板上,用矽膠片隔離絕緣。
三、測試情況:
這次可能是準備工作比較充分,設計時也比較小心,所以,運氣很好,從安裝完成到加載到2350W,居然沒有燒一個管子,做了6次短路測試,也沒有燒H橋,連保險絲也沒有燒一個。下圖是測試現場,本來,功率板上的24V輸入,想用8根M4的銅柱,可是,一時買不到,只得用6平方的軟線8根做電源輸入了。
下面是幾幅測試時拍的圖片:
效率問題:
在1000W輸出時,約為93.5%;
在2000W輸出時,約為90.5%;
在2300W輸出時,約為90%
過載保護電路截止功率,約為2350W。原先設計是在2420W截止,可能是元件的誤差,變成2350W了,也不去改它了。
短路保護,用一根電線直接在交流輸出端做短路試驗,分別做空載,半載時的短路測試,保護電路反應迅速,工作情況良好,沒有造成元件損壞,連保險絲也沒有燒。
四,要改進的地方:
1.在滿功率輸出時,前級變壓器的磁芯溫度較高(線包不熱),說明鐵損很大,可能是我買的磁芯質量不好。散熱板下面和變壓器上面,最好裝風扇強制散熱。
2.后級功率管擰在散熱板上的位置不好,太靠邊了,長時間工作造成散熱板邊緣很熱,中間不熱,也就是散熱板沒有充分利用,這一改動,功率板的PCB也要改動。前級功率管不太熱。
3.SPWM驅動板上的變壓器,我這次用的是EFD15,可能太小了點,有點熱,如果用EFD20可能會更好些。
4.前級的D極尖峰,在滿功率時,有一路逼近80V,這對只有85V耐壓的RU190N08來講,有點風險,準備在D極反向并接75V左右的瞬態抑制二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