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述帶著孫女丫蛋成功上央視《星光大道》參賽的本山回到村子后,搖身一變成了當地的名人。當初為了孫女請客“不差錢”的本山,這次卻處處拿“錢”卡人。見到從北京趕來請鄉里文藝骨干“田氏兄弟”田娃、田七演節目的老畢,本山設計了一系列的障礙,經過與畢“姥爺”的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本山帶著“田氏兄弟”再次“上道兒”。通過這個基本劇情介紹,我們知道在續集里,趙本山因成名已經不再卑微,他牛起來了。當畢姥爺上門求他這個名人出場后,他當起爺爺來了,處處設卡,而畢姥爺因為這次是求人家,卻被迫成了孫子。最后是趙爸爸跟畢姥爺討價還價,這才形成再上《星光大道》的協議。
我想,《不差錢》反映了趙本山過去的某種演藝狀態和心理狀態,記得去年張藝謀去本山傳媒選演員時時,趙本山集合全體演員夾道歡迎,并卑微地講,就是白演也樂意,要哪個給哪個——孫子勁大了!可現在的本山媒體名聲大震,不但大陸導演,臺灣導演、香港導演全把二人轉演員當香餑餑搶,趙本山已經晉升為爺爺了,《就差錢》反映了這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請注意:2010年的趙本山不會再“卑微”,不會再免費和便宜了,趙本山翻身了!
趙本山的小品喻世功能十分強,現在的社會,凡是堅持當大爺不落身價的,端著架子指望著別人上門求賢的,永遠得不到晉升的機會,全窮的跟孫子似的。只有那些能夠倒下身架,能卑微自己把別人當爸爸和老爹敬的,才有可能當上爺爺。先當孫子后當爺——這是中國社會潛規則之一,老趙先用一個《不差錢》,再用一個《就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