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8月19日電(記者 程剛) 是否有必要將現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義務教育?這一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話題,今天再次引發參加“全國人大《義務教育法》修訂座談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們的熱議.
“目前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就要推行12年義務教育?”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柳斌質疑說.
柳斌到全國人大任職前,曾經擔任教育部副部長.
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呼吁國家將“12年義務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新目標.中國工商銀行安徽分行行長劉衛星等代表,在對安徽、河南等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進行調研后正式提出議案,建議國家實行12年義務教育.這份議案列舉了實行12年義務教育的四大理由:
———避免中國經濟陷入“低技術陷阱”.目前,我國技術工人嚴重短缺,企業被迫大量使用低水平工人.低工資、低教育、低技術、低勞動生產率、高淘汰率的狀況,正使我國經濟陷入“低技術陷阱”.
———緩解未來就業壓力.未來20年,中國16歲以上人口,將以年均550萬人的規模增長,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9.4億人.如果實行12年制義務教育,可以使部分人口就業時間推遲3年或更長時間.
———可增加下一代人的知識資產,提高未來就業能力,這對許多農村家庭和城市貧困家庭子女是“雪中送炭”.
———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三農”問題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關鍵是素質,素質的關鍵在教育.12年義務教育,可以使農民受到高級中等及以上教育,提高其致富本領,化解“三農”問題.
劉衛星代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提出的“實施12年義務教育”只是一個教育目標,并非一個強制性的教育達標,各地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逐步分片實施.
國務院法制辦形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修訂)(征求意見稿)》未提及改變學制,仍然表示“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柳斌委員表示,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有可能具備了實施12年義務教育的條件,但其他絕大多數地方尚不具備推行的基本條件.他認為,一些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搞12年制普及教育,但最好不要在《義務教育法》中寫入普及12年制義務教育.
據媒體報道,北京市已宣布將逐步實施“12年義務教育”,上海甚至說早已實現“12年義務教育”,正在朝“14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邁進.但一些教育專家指出,北京和上海實行的實際上并非義務教育,最多只能稱之為一種普及教育.義務教育與普及教育的最大區別在于,法定的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政府必須承擔實現義務教育的投入責任.而普及教育則不具備法定的強制性,政府亦不承擔法定責任.
來自浙江的范宜代表和來自重慶的歐可平代表都贊同柳斌委員的觀點.他們認為,在達到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法定標準后,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果有這個意愿也有經濟實力的話,可以作推行12年普及教育的嘗試.但是否需要在全國統一施行的《義務教育法》里加以表述,則需慎重.
接受本報采訪的多數代表強調,即便對北京、上海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來說,如何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成果以及如何進一步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質量,仍然是一個相當繁重的任務.一些中西部地區甚至遠未達到九年制義務教育規定的最低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根本談不上超前地實施12年義務教育.
范宜代表認為,目前義務教育最緊迫的問題還是政府如何保證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以及如何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換句話說,就是首先要保證孩子們有書讀,其次是讓孩子們讀好書”.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范宜領銜提出議案建議修改《義務教育法》.“如果政府有足夠的經費投入,實行12年制義務教育當然好.”來自湖北的趙詠秋代表說.但她表示,國家目前對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投入總量仍然明顯不足,缺口巨大.她認為,立法首先要解決的應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下的投入問題,而不是超前地對12年義務教育作出規定.
人大代表反對義務教育增至12年 建議完善九年制(sohu)
全部回復(5)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