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PCB設計指南之(一~八 )目錄
CHENZHI/LEGENDSILICON
一、
1、PCB布線
2、PCB布局
3、高速PCB設計
二、
1、高密度(HD)電路設計
2、抗干擾技術
3、PCB的可靠性設計
4、電磁兼容性和PCB設計約束
三、
1、改進電路設計規程提高可測性
2、混合信號PCB的分區設計
3、蛇形走線的作用
4、確保信號完整性的電路板設計準則
四、
1、印制電路板的可靠性設計
五、
1、DSP系統的降噪技術
2、POWERPCB在PCB設計中的應用技術
3、PCB互連設計過程中最大程度降低RF效應的基本方法
六、
1、混合信號電路板的設計準則
2、分區設計
3、RF產品設計過程中降低信號耦合的PCB布線技巧
七、
1、PCB的基本概念
2、避免混合訊號系統的設計陷阱
3、信號隔離技術
4、高速數字系統的串音控制
八、
1、掌握IC封裝的特性以達到最佳EMI抑制性能
2、實現PCB高效自動布線的設計技巧和要點
3、布局布線技術的發展
注:以上內容均來自網上資料,不是很系統,但是對有些問題的分析還比較具體.
由于是文檔格式,所以缺圖和表格.另外,可能有小部分內容重復.
一、1084108795.doc
二、1084109074.doc
三、1084109298.doc
四、1084109383.doc
五、1084109757.doc
六、1084109816.doc
七、1084110111.doc
八、1084110185.doc
高速PCB設計指南(快來下載!)
全部回復(3)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補充一些:
關注高速PCB設計
Innoveda公司北京辦事處 李寶龍 肖躍龍
摘要:半導體芯片技術飛速發展,Internet深入千家萬戶,人們對高質量實時處理的要求越來越苛刻,這些都導致高速PCB的應用日益普及.本文探討高速PCB設計中的有關問題和技術,提供相關的信息幫助設計工程師選擇合適的手段和設計技術,確保高速PCB的成功實現.
關鍵詞:EDA;信號完整性;EMI/EMC;阻抗匹配;阻抗控制;設計空間探測
目錄
高速PCB設計中的問題 1
高速PCB設計策略 1
高速PCB設計方法 2
選擇合適的傳輸線描述和分析方法 2
高速PCB設計技術 2
終端匹配技術(SCRATCHPAD) 2
阻抗控制技術 3
設計空間探測技術 3
關注高速PCB的芯片設計技術 4
板級、系統級EMC設計技術 4
建立企業內部的SI部門 4
高速PCB設計中的問題
美國一家著名的影象探測系統制造商的電路板設計師們最近碰到一件奇特的事:一個7年前就已經成功設計、制造并且上市的產品,一直以來都能夠非常穩定可靠地工作,而最近從生產線上下線的產品卻出現了問題,產品不能正常運行.
這是一個20MHz的系統設計,似乎無需考慮高速設計方面的問題,沒有任何的設計修改,采用的元器件型號同原始設計的要求一致.
系統緣何失效?這讓設計工程師們覺得十分困惑:沒有任何的設計修改,生產制造基于原始設計中一致的電子元器件.唯一的區別是由于今天不斷進步的IC制造技術,所以新采購的電子元器件實現了小型化也更加快速.新的器件工藝技術使得新近生產的每一個芯片都成為高速器件,正是這些高速器件應用中的信號完整性問題導致了系統的失效.
隨著IC輸出開關速度的提高,信號的上升和下降時間迅速縮減,不論信號頻率如何,系統都將成為高速系統并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信號完整性方面的問題.
高速PCB(印制電路板)方面的問題突出體現為以下的類型:
1) 時序問題總是第一位的,工作頻率的提高和信號上午/下降時間的縮短,首先會使設計系統的時序余量縮小甚至出現時序方面的問題.
2) 傳輸線效應導致的信號震蕩、過沖和下沖都會對設計系統的故障容限、噪聲容限以及單調性造成很大的威脅.
3) 信號沿時間下降到1ns以后,信號之間的串擾就成為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4) 當信號沿的時間接近0.5ns時電源系統的穩定性問題和電磁干擾(EMI)問題也變得十分關鍵.
高速PCB設計策略
目前高速PCB的設計在通信、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等領域應用廣泛.而在這些領域工程師們用的高速PCB設計策略也不一樣.
在電信領域,設計非常復雜,在數據、語音和圖像的傳輸應用中傳輸速度已經遠遠高于500Mbps,在通信領域人們追求的是更快地推出更高性能的產品,而成本并不是第一位的.他們會使用更多的板層、足夠的電源層和地層、在任何可能出現高速問題的信號線上都會使用分立元器件來實現匹配.他們有SI(信號完整性)和EMC(電磁兼容)專家來進行布線前的仿真和分析,每一個設計工程師都遵循企業內部嚴格的設計規定.所以通信領域的設計工程師通常采用這種過度設計的高速PCB設計策略.
家用計算機領域的主板設計是另一個極端,成本和實效性高于一切,設計師們總是采用最快、最好、最高性能的CPU芯片、存儲器技術和圖形處理模塊來組成日益復雜的計算機.而家用計算機主板通常都是4層板,一些高速PCB設計技術很難應用到這一領域,所以家用計算機領域的工程師通常都采用過度研究的方法來設計高速PCB板,他們要充分研究設計的具體情況解決那些真正存在的高速電路問題.
而通常的高速PCB設計情況可能又不一樣.高速PCB中關鍵元器件(CPU、DSP、FPGA、行業專用芯片等)廠商會提供有關芯片的設計資料,這些設計資料通常以參考設計和設計指南的方式給出.然而這里存在兩個問題:首先器件廠商對于信號完整性的了解和應用也存在一個過程,而系統設計工程師總是希望在第一時間使用最新型的高性能芯片,這樣器件廠商給出的設計指南可能并不成熟.所以有的器件廠商不同時期會給出多個版本的設計指南.其次,器件廠商給出的設計約束條件通常都是非常苛刻的,對設計工程師來說要滿足所有的設計規則可能非常困難.而在缺乏仿真分析工具和對這些約束規則的背景不了解的情況下,滿足所有的約束條件就是唯一的高速PCB設計手段,這樣的設計策略通常稱之為過度約束.
有文章提到,一個背板設計采用表面貼裝的電阻來實現終端匹配.電路板上使用了200多個這樣的匹配電阻.試想如果要設計10個原型樣板通過改變這200個電阻確保最佳的終端匹配效果,這將是巨大的工作量.而在此設計中沒有任何一個電阻值的改變得益于SI軟件的分析結果,這的確令人吃驚.
所以需要在原有的設計流程中加入高速PCB的設計仿真和分析,使之成為完整的產品設計和開發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高速PCB設計方法
高速PCB的設計要求全員參與,設計仿真和分析要貫穿產品的設計過程:系統設計工程師在考慮系統的體系結構、模塊劃分地要充分考慮信號的噪聲容限、時序余量、EMC以及電源等諸多高速PCB和系統方面的問題;電路設計工程師可以考察和優化元器件選擇、拓撲結構、匹配方案、匹配元器件的值,并最終開發出確保信號完整性的PCB布局布線規則;FPGA和ASIC設計工程師也必須將芯片同高速系統進行統一的考慮,它們不再獨立工作;PCB工程師依據設計規則完成PCB的布局和布線;SI工程師主要負責板級和系統級的分析和驗證,以及單板的EMC分析和地彈分析.甚至元器件采購部門也應將元器件模型的獲取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目前有許多EDA工具支持高速PCB的設計和分析.
首先是布局布線后的分析和驗證,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應該選擇高性能的“Sign-Off”仿真工具確保PCB的質量.
其次是高速PCB的設計和前期的規劃探測工具,設計工程師應該主要集中在這一階段,借助這些工具來分析可行的高速解決方案并且以設計約束的方式傳遞給PCB設計工程師.未來的高速硬件設計中邏輯功能設計方面的開銷要越來越小,而開發設計規則等高速設計方面的開銷將達到80%甚至更高.
EMC的設計目前主要采用設計規則檢查的方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必須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適合企業特定領域產品的設計規范,形成一整套的EMC設計規則集,這些在國外的大公司非常普及,如三星和SONY.這些規則由人或者由EDA軟件來檢查核對.
選擇合適的傳輸線描述和分析方法
元器件和傳輸線的建模以及傳輸線分析方法成為高速設計和分析工具最關鍵的因素.
元器件模型通常包括IBIS模型和SPICE模型,IBIS模型容易得到但是可能存在精確性甚至正確性方面的問題,而SPICE模型非常精確但是不容易得到.所以要區別對待,通常高速接插件和自己設計的ASIC芯片SPICE模型可能更有效,而器件廠商處通常僅提供IBIS模型,應有專門的SI工程師對獲得的模型進行驗證和確認,方可在企業內部發布和使用.
關于傳輸線的分析,通常主要考慮信號沿傳輸線傳播時反射波信號對它的影響,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使用傳統的電壓/電流比(U/I)模式來描述,另一種是用前向波/反向波(Forward/Reverse)模式來描述.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都能得到同樣的結論.但是,用何種表達式,將會影響最終結論的效果.
(a) 電壓/電流比(U/I)模式表示的是沿傳輸線流過的電流,以及在各點上電壓的情況.
(b) 前向波/后向波模式表示前向電磁波沿傳輸線傳播時在各點的強度,以及反向電磁波沿傳輸線傳播時在各點的強度.
當我們考慮傳輸線輸入阻抗時,U/I模式更適合,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直接得到在傳輸線輸入端的電壓/電流比(即輸入阻擾).當我們考慮快速信號在傳輸線上傳播的影響時,Forward/Reverse模式更合適一些,在第一時間,電磁波到達傳輸線終端之前,我們只計算前向波(不考慮反向波),這樣可以簡化計算.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正確的結果.
高速PCB設計技術
以下介紹常用的高速PCB設計技術:
終端匹配技術(SCRATCHPAD)
終端匹配技術是最簡單而且有效的高速PCB設計技術,合理的使用終端匹配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信號反射和信號振蕩,從而極大地提高信號的時序余量和噪聲余量,因而改善產品的故障容限.單端信號的終端匹配技術通常包括:驅動端串行連接的終端匹配技術,接收端并行連接的終端匹配技術,戴維南終端匹配技術、AC終端匹配技術、二極管終端匹配技術等.而更高性能的信號驅動技術的使用對于終端匹配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LVDS(低電壓差分信號)器件就要求差分信號線在滿足單線阻抗匹配的情況下,還要滿足差分阻抗的匹配,這甚至比單線阻抗的匹配更重要.
終端匹配方式和元器件的值也要和電路芯片的驅動能力和功耗結合起來考慮.比如接受端下拉到地的匹配電阻的值就必須考慮IOH和VOH的值,也就是說必須考慮驅動器的負載能力,而不能一味地考慮阻抗的匹配.再比如,當網絡上信號的占空比大于50%時,匹配電阻應該上拉到電源,而當網絡上的信號占空比小于或等于50%時,匹配電阻應該下拉到地.
Innoveda公司的Scratchpad(如圖1)是一個高速電路互連設計規劃和設計空間探測工具.Scratchpad可以綜合考慮電路網絡的方方面面來評估不同的終端匹配技術,對于每一類型的終端匹配技術還可以對匹配元器件的值進行掃描分析,得到一組曲線,設計工程師可以從中挑選符合要求最合適的元器件值,同時Scratchpad也對所有的匹配方案進行打分,設計工程師可以很省事地挑選最高分的匹配方案,而這通常也就是設計網絡最佳的匹配方案.
阻抗控制技術
所以阻抗控制技術在高速PCB設計中顯得尤其重要.阻抗控制技術包括兩個含義:①阻抗控制的PCB信號線是指沿高速PCB信號線各處阻抗連續,也就是說同一個網絡上阻抗是一個常數.②阻抗控制的PCB板是指PCB板上所有網絡的阻抗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內如20~75.
設計工程師需要用到傳輸線理論或者借助EDA工具來實現阻抗控制.而PCB加工廠商則要依靠先進的工藝和高性能的儀器和測試技術來保證阻抗控制技術的精確性.所以PCB廠商可能需要通過改變設計中的尺寸和間距來實現阻抗控制.
分析和測量是阻抗控制技術中很重要的一環,光板測試尤其重要而且精確.所以PCB設計工程師必須在設計中制定關鍵信號線的阻抗以及允許的誤差,并且密切協調PCB加工廠商的工作確保符合所有的設計規范.
阻抗控制的PCB信號技術有很多種:嵌入式微帶線、非對稱帶狀線、對稱帶狀線、邊緣耦合帶涂層的微帶線、邊緣耦合非對稱待轉線、垂射耦合的帶狀線等.
所以從電路和PCB設計工程師的角度來說,要根據系統設計要求嚴格計算阻抗控制信號線的幾何尺寸,并且將這些關鍵的阻抗控制信號線的阻抗和誤差的要求明確以文檔的方式遞交給PCB加工廠商,并且要求PCB加工廠商遞交實現和加工測試的詳細報告.對于設計工程師的特定要求,PCB加工廠商通常采取在PCB設計拼板的外圍加上測試卡棒條依據加工工藝運用先進的測試技術來高速關鍵信號線的幾何尺寸和間距.
設計空間探測技術
設計空間探測是應用廣泛的高速設計和規劃技術.在設計的早期階段比如系統設計階段、原理圖設計階段或者是PCB布線前階段可以使用EDA工具來考察關鍵網絡的匹配方式、匹配元器件值、拓撲結構、布線長度、材料、板層結構等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并且通過多參數的掃描分析,可以得到符合高速設計信號規范的設計空間.
關注高速PCB的芯片設計技術
在芯片設計中同樣需要關注高速PCB的設計和分析.
高性能的FPGA芯片需要考慮以下與高速PCB有關的因素:①恰當地運用引腳的可重定位特性,限制高速PCB傳輸線的長度,從而達到控制延時和改善信號質量的目的.②編程引腳的驅動能力,確保驅動能力不要太強.③編程引腳的信號變化速率,在滿足時序等方面確保信號沿的跳變不要太快.④編程引腳的工藝技術,如LVTTL、LVCMOS、LVDS、GTL、GTL+等,這樣可以減少高速PCB元器件的使用.
ASIC芯片的設計同樣也要關注高速PCB設計方面的情況,突出體現為根據高速PCB板的要求來選擇ASIC芯片的I/O緩沖器以及芯片的封裝工藝和技術,SI工程師根據ASIC加工廠商提供的I/O緩沖器模型以及封裝廠商提供的封裝模型,將ASIC芯片放在高速PCB中進行仿真分析,從中選擇符合ASIC功能要求、高速PCB性能要求、成本和成品率等綜合因素的解決方案.
板級、系統級EMC設計技術
目前可行的EMC設計技術包括EMC專家系統和EMC設計規則.企業內部建立一整套可行的EMC設計規則,這些規則可能是以文檔檢查列表的方式給出,再由工程師卻仔細檢查設計的電路圖,或者PCB版圖確保沒有任何的規則違反.也有可能將這些設計規則編程到EMC專家系統中,由EDA工具來自動檢查.
以下是幾個這樣的設計規則實例:
關于平面層尺寸的規則 電源層四周應該比地層縮進20倍兩個平面層之間距離的尺寸,確保設計系統更好的EMC性能.
關于平面分割的規則 地平面不要分割,高速信號線如果要跨電源平面分割,應該緊靠信號線放置幾個低阻抗的橋接電容.
關于匹配元器件位置的規則 源端匹配器件應該盡量靠近驅動器.末端匹配器件應該盡量接收端.如果網絡不是簡單的菊花鏈,那么匹配元器件的位置和匹配值應該是由SI工具分析確定.
建立企業內部的SI部門
信號完整性部門的設立可大可小,依具體情況而定.最小的規模可能是設計小組中的一個工程師來動作信號完整性設計和分析.也有的大公司SI部門的工程師可能多達100人.通常認為SI部門應該具備三種職能:①SI部門應該有專門的SI軟件高手,負責SI工具的日常維護、SI工具與設計方法和設計流程的集成以及培訓新人.這些SI軟件高手必須熟悉設計和布局布線過程使用的所有工具,并且是企業內部使用的SI分析和設計工具的專家.②SI部門應該有專人來支持仿真分析過程中使用的庫文件,包括同器件廠商的溝通、從別的渠道收集、整理、驗證、歸檔和發布元器件仿真庫.③SI部門還應該有專門的高速PCB設計專家.一旦設計工程師遇到SI的問題,這些專家就應該立即幫助他們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這些設計專家最好有模擬電路、RF電路、微波電路和電磁場方面的背景.
總之,高速PCB的設計是今天系統設計領域面臨的嚴肅挑戰,無論是設計方法、設計工具、還是設計隊伍的構成以及工程師的設計思路,都需要積極認真地去應對.
參考文獻:
1. High-Speed Digital Design:A Handbook of Black Magic. Howard W.Johnson and Martin Graham. Prentice Hall,1993:ISBN 0-13-395724-1
2. Termin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speed buses.Karthik Ethirajan and John Nemec,PhD, Califonia Micro Devices
3. Innoveda公司ePD2.0高速電路互連規劃與設計空間探測工具Scratchpad使用手冊
關注高速PCB設計
Innoveda公司北京辦事處 李寶龍 肖躍龍
摘要:半導體芯片技術飛速發展,Internet深入千家萬戶,人們對高質量實時處理的要求越來越苛刻,這些都導致高速PCB的應用日益普及.本文探討高速PCB設計中的有關問題和技術,提供相關的信息幫助設計工程師選擇合適的手段和設計技術,確保高速PCB的成功實現.
關鍵詞:EDA;信號完整性;EMI/EMC;阻抗匹配;阻抗控制;設計空間探測
目錄
高速PCB設計中的問題 1
高速PCB設計策略 1
高速PCB設計方法 2
選擇合適的傳輸線描述和分析方法 2
高速PCB設計技術 2
終端匹配技術(SCRATCHPAD) 2
阻抗控制技術 3
設計空間探測技術 3
關注高速PCB的芯片設計技術 4
板級、系統級EMC設計技術 4
建立企業內部的SI部門 4
高速PCB設計中的問題
美國一家著名的影象探測系統制造商的電路板設計師們最近碰到一件奇特的事:一個7年前就已經成功設計、制造并且上市的產品,一直以來都能夠非常穩定可靠地工作,而最近從生產線上下線的產品卻出現了問題,產品不能正常運行.
這是一個20MHz的系統設計,似乎無需考慮高速設計方面的問題,沒有任何的設計修改,采用的元器件型號同原始設計的要求一致.
系統緣何失效?這讓設計工程師們覺得十分困惑:沒有任何的設計修改,生產制造基于原始設計中一致的電子元器件.唯一的區別是由于今天不斷進步的IC制造技術,所以新采購的電子元器件實現了小型化也更加快速.新的器件工藝技術使得新近生產的每一個芯片都成為高速器件,正是這些高速器件應用中的信號完整性問題導致了系統的失效.
隨著IC輸出開關速度的提高,信號的上升和下降時間迅速縮減,不論信號頻率如何,系統都將成為高速系統并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信號完整性方面的問題.
高速PCB(印制電路板)方面的問題突出體現為以下的類型:
1) 時序問題總是第一位的,工作頻率的提高和信號上午/下降時間的縮短,首先會使設計系統的時序余量縮小甚至出現時序方面的問題.
2) 傳輸線效應導致的信號震蕩、過沖和下沖都會對設計系統的故障容限、噪聲容限以及單調性造成很大的威脅.
3) 信號沿時間下降到1ns以后,信號之間的串擾就成為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4) 當信號沿的時間接近0.5ns時電源系統的穩定性問題和電磁干擾(EMI)問題也變得十分關鍵.
高速PCB設計策略
目前高速PCB的設計在通信、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等領域應用廣泛.而在這些領域工程師們用的高速PCB設計策略也不一樣.
在電信領域,設計非常復雜,在數據、語音和圖像的傳輸應用中傳輸速度已經遠遠高于500Mbps,在通信領域人們追求的是更快地推出更高性能的產品,而成本并不是第一位的.他們會使用更多的板層、足夠的電源層和地層、在任何可能出現高速問題的信號線上都會使用分立元器件來實現匹配.他們有SI(信號完整性)和EMC(電磁兼容)專家來進行布線前的仿真和分析,每一個設計工程師都遵循企業內部嚴格的設計規定.所以通信領域的設計工程師通常采用這種過度設計的高速PCB設計策略.
家用計算機領域的主板設計是另一個極端,成本和實效性高于一切,設計師們總是采用最快、最好、最高性能的CPU芯片、存儲器技術和圖形處理模塊來組成日益復雜的計算機.而家用計算機主板通常都是4層板,一些高速PCB設計技術很難應用到這一領域,所以家用計算機領域的工程師通常都采用過度研究的方法來設計高速PCB板,他們要充分研究設計的具體情況解決那些真正存在的高速電路問題.
而通常的高速PCB設計情況可能又不一樣.高速PCB中關鍵元器件(CPU、DSP、FPGA、行業專用芯片等)廠商會提供有關芯片的設計資料,這些設計資料通常以參考設計和設計指南的方式給出.然而這里存在兩個問題:首先器件廠商對于信號完整性的了解和應用也存在一個過程,而系統設計工程師總是希望在第一時間使用最新型的高性能芯片,這樣器件廠商給出的設計指南可能并不成熟.所以有的器件廠商不同時期會給出多個版本的設計指南.其次,器件廠商給出的設計約束條件通常都是非常苛刻的,對設計工程師來說要滿足所有的設計規則可能非常困難.而在缺乏仿真分析工具和對這些約束規則的背景不了解的情況下,滿足所有的約束條件就是唯一的高速PCB設計手段,這樣的設計策略通常稱之為過度約束.
有文章提到,一個背板設計采用表面貼裝的電阻來實現終端匹配.電路板上使用了200多個這樣的匹配電阻.試想如果要設計10個原型樣板通過改變這200個電阻確保最佳的終端匹配效果,這將是巨大的工作量.而在此設計中沒有任何一個電阻值的改變得益于SI軟件的分析結果,這的確令人吃驚.
所以需要在原有的設計流程中加入高速PCB的設計仿真和分析,使之成為完整的產品設計和開發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高速PCB設計方法
高速PCB的設計要求全員參與,設計仿真和分析要貫穿產品的設計過程:系統設計工程師在考慮系統的體系結構、模塊劃分地要充分考慮信號的噪聲容限、時序余量、EMC以及電源等諸多高速PCB和系統方面的問題;電路設計工程師可以考察和優化元器件選擇、拓撲結構、匹配方案、匹配元器件的值,并最終開發出確保信號完整性的PCB布局布線規則;FPGA和ASIC設計工程師也必須將芯片同高速系統進行統一的考慮,它們不再獨立工作;PCB工程師依據設計規則完成PCB的布局和布線;SI工程師主要負責板級和系統級的分析和驗證,以及單板的EMC分析和地彈分析.甚至元器件采購部門也應將元器件模型的獲取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目前有許多EDA工具支持高速PCB的設計和分析.
首先是布局布線后的分析和驗證,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應該選擇高性能的“Sign-Off”仿真工具確保PCB的質量.
其次是高速PCB的設計和前期的規劃探測工具,設計工程師應該主要集中在這一階段,借助這些工具來分析可行的高速解決方案并且以設計約束的方式傳遞給PCB設計工程師.未來的高速硬件設計中邏輯功能設計方面的開銷要越來越小,而開發設計規則等高速設計方面的開銷將達到80%甚至更高.
EMC的設計目前主要采用設計規則檢查的方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必須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適合企業特定領域產品的設計規范,形成一整套的EMC設計規則集,這些在國外的大公司非常普及,如三星和SONY.這些規則由人或者由EDA軟件來檢查核對.
選擇合適的傳輸線描述和分析方法
元器件和傳輸線的建模以及傳輸線分析方法成為高速設計和分析工具最關鍵的因素.
元器件模型通常包括IBIS模型和SPICE模型,IBIS模型容易得到但是可能存在精確性甚至正確性方面的問題,而SPICE模型非常精確但是不容易得到.所以要區別對待,通常高速接插件和自己設計的ASIC芯片SPICE模型可能更有效,而器件廠商處通常僅提供IBIS模型,應有專門的SI工程師對獲得的模型進行驗證和確認,方可在企業內部發布和使用.
關于傳輸線的分析,通常主要考慮信號沿傳輸線傳播時反射波信號對它的影響,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使用傳統的電壓/電流比(U/I)模式來描述,另一種是用前向波/反向波(Forward/Reverse)模式來描述.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都能得到同樣的結論.但是,用何種表達式,將會影響最終結論的效果.
(a) 電壓/電流比(U/I)模式表示的是沿傳輸線流過的電流,以及在各點上電壓的情況.
(b) 前向波/后向波模式表示前向電磁波沿傳輸線傳播時在各點的強度,以及反向電磁波沿傳輸線傳播時在各點的強度.
當我們考慮傳輸線輸入阻抗時,U/I模式更適合,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直接得到在傳輸線輸入端的電壓/電流比(即輸入阻擾).當我們考慮快速信號在傳輸線上傳播的影響時,Forward/Reverse模式更合適一些,在第一時間,電磁波到達傳輸線終端之前,我們只計算前向波(不考慮反向波),這樣可以簡化計算.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正確的結果.
高速PCB設計技術
以下介紹常用的高速PCB設計技術:
終端匹配技術(SCRATCHPAD)
終端匹配技術是最簡單而且有效的高速PCB設計技術,合理的使用終端匹配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信號反射和信號振蕩,從而極大地提高信號的時序余量和噪聲余量,因而改善產品的故障容限.單端信號的終端匹配技術通常包括:驅動端串行連接的終端匹配技術,接收端并行連接的終端匹配技術,戴維南終端匹配技術、AC終端匹配技術、二極管終端匹配技術等.而更高性能的信號驅動技術的使用對于終端匹配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LVDS(低電壓差分信號)器件就要求差分信號線在滿足單線阻抗匹配的情況下,還要滿足差分阻抗的匹配,這甚至比單線阻抗的匹配更重要.
終端匹配方式和元器件的值也要和電路芯片的驅動能力和功耗結合起來考慮.比如接受端下拉到地的匹配電阻的值就必須考慮IOH和VOH的值,也就是說必須考慮驅動器的負載能力,而不能一味地考慮阻抗的匹配.再比如,當網絡上信號的占空比大于50%時,匹配電阻應該上拉到電源,而當網絡上的信號占空比小于或等于50%時,匹配電阻應該下拉到地.
Innoveda公司的Scratchpad(如圖1)是一個高速電路互連設計規劃和設計空間探測工具.Scratchpad可以綜合考慮電路網絡的方方面面來評估不同的終端匹配技術,對于每一類型的終端匹配技術還可以對匹配元器件的值進行掃描分析,得到一組曲線,設計工程師可以從中挑選符合要求最合適的元器件值,同時Scratchpad也對所有的匹配方案進行打分,設計工程師可以很省事地挑選最高分的匹配方案,而這通常也就是設計網絡最佳的匹配方案.
阻抗控制技術
所以阻抗控制技術在高速PCB設計中顯得尤其重要.阻抗控制技術包括兩個含義:①阻抗控制的PCB信號線是指沿高速PCB信號線各處阻抗連續,也就是說同一個網絡上阻抗是一個常數.②阻抗控制的PCB板是指PCB板上所有網絡的阻抗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內如20~75.
設計工程師需要用到傳輸線理論或者借助EDA工具來實現阻抗控制.而PCB加工廠商則要依靠先進的工藝和高性能的儀器和測試技術來保證阻抗控制技術的精確性.所以PCB廠商可能需要通過改變設計中的尺寸和間距來實現阻抗控制.
分析和測量是阻抗控制技術中很重要的一環,光板測試尤其重要而且精確.所以PCB設計工程師必須在設計中制定關鍵信號線的阻抗以及允許的誤差,并且密切協調PCB加工廠商的工作確保符合所有的設計規范.
阻抗控制的PCB信號技術有很多種:嵌入式微帶線、非對稱帶狀線、對稱帶狀線、邊緣耦合帶涂層的微帶線、邊緣耦合非對稱待轉線、垂射耦合的帶狀線等.
所以從電路和PCB設計工程師的角度來說,要根據系統設計要求嚴格計算阻抗控制信號線的幾何尺寸,并且將這些關鍵的阻抗控制信號線的阻抗和誤差的要求明確以文檔的方式遞交給PCB加工廠商,并且要求PCB加工廠商遞交實現和加工測試的詳細報告.對于設計工程師的特定要求,PCB加工廠商通常采取在PCB設計拼板的外圍加上測試卡棒條依據加工工藝運用先進的測試技術來高速關鍵信號線的幾何尺寸和間距.
設計空間探測技術
設計空間探測是應用廣泛的高速設計和規劃技術.在設計的早期階段比如系統設計階段、原理圖設計階段或者是PCB布線前階段可以使用EDA工具來考察關鍵網絡的匹配方式、匹配元器件值、拓撲結構、布線長度、材料、板層結構等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并且通過多參數的掃描分析,可以得到符合高速設計信號規范的設計空間.
關注高速PCB的芯片設計技術
在芯片設計中同樣需要關注高速PCB的設計和分析.
高性能的FPGA芯片需要考慮以下與高速PCB有關的因素:①恰當地運用引腳的可重定位特性,限制高速PCB傳輸線的長度,從而達到控制延時和改善信號質量的目的.②編程引腳的驅動能力,確保驅動能力不要太強.③編程引腳的信號變化速率,在滿足時序等方面確保信號沿的跳變不要太快.④編程引腳的工藝技術,如LVTTL、LVCMOS、LVDS、GTL、GTL+等,這樣可以減少高速PCB元器件的使用.
ASIC芯片的設計同樣也要關注高速PCB設計方面的情況,突出體現為根據高速PCB板的要求來選擇ASIC芯片的I/O緩沖器以及芯片的封裝工藝和技術,SI工程師根據ASIC加工廠商提供的I/O緩沖器模型以及封裝廠商提供的封裝模型,將ASIC芯片放在高速PCB中進行仿真分析,從中選擇符合ASIC功能要求、高速PCB性能要求、成本和成品率等綜合因素的解決方案.
板級、系統級EMC設計技術
目前可行的EMC設計技術包括EMC專家系統和EMC設計規則.企業內部建立一整套可行的EMC設計規則,這些規則可能是以文檔檢查列表的方式給出,再由工程師卻仔細檢查設計的電路圖,或者PCB版圖確保沒有任何的規則違反.也有可能將這些設計規則編程到EMC專家系統中,由EDA工具來自動檢查.
以下是幾個這樣的設計規則實例:
關于平面層尺寸的規則 電源層四周應該比地層縮進20倍兩個平面層之間距離的尺寸,確保設計系統更好的EMC性能.
關于平面分割的規則 地平面不要分割,高速信號線如果要跨電源平面分割,應該緊靠信號線放置幾個低阻抗的橋接電容.
關于匹配元器件位置的規則 源端匹配器件應該盡量靠近驅動器.末端匹配器件應該盡量接收端.如果網絡不是簡單的菊花鏈,那么匹配元器件的位置和匹配值應該是由SI工具分析確定.
建立企業內部的SI部門
信號完整性部門的設立可大可小,依具體情況而定.最小的規模可能是設計小組中的一個工程師來動作信號完整性設計和分析.也有的大公司SI部門的工程師可能多達100人.通常認為SI部門應該具備三種職能:①SI部門應該有專門的SI軟件高手,負責SI工具的日常維護、SI工具與設計方法和設計流程的集成以及培訓新人.這些SI軟件高手必須熟悉設計和布局布線過程使用的所有工具,并且是企業內部使用的SI分析和設計工具的專家.②SI部門應該有專人來支持仿真分析過程中使用的庫文件,包括同器件廠商的溝通、從別的渠道收集、整理、驗證、歸檔和發布元器件仿真庫.③SI部門還應該有專門的高速PCB設計專家.一旦設計工程師遇到SI的問題,這些專家就應該立即幫助他們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這些設計專家最好有模擬電路、RF電路、微波電路和電磁場方面的背景.
總之,高速PCB的設計是今天系統設計領域面臨的嚴肅挑戰,無論是設計方法、設計工具、還是設計隊伍的構成以及工程師的設計思路,都需要積極認真地去應對.
參考文獻:
1. High-Speed Digital Design:A Handbook of Black Magic. Howard W.Johnson and Martin Graham. Prentice Hall,1993:ISBN 0-13-395724-1
2. Termin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speed buses.Karthik Ethirajan and John Nemec,PhD, Califonia Micro Devices
3. Innoveda公司ePD2.0高速電路互連規劃與設計空間探測工具Scratchpad使用手冊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