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圖如下:
1123668642.sch
圖A是典型的TL494芯片驅動三極管的電路,大家都在用它.
圖B是我改動的用它驅動MOS管電路,圖A中的R12用1/2W1K5的較多,在圖B中我把R12改為了10—22歐,三極管C1815換成C8050,使驅動變壓器初級側得到的能量耦合到次級達到驅動MOS管的能力.C1815的驅動電流只有150mA,而C8050卻可以達到1.5A,驅動能力比UC3525(500mA)還要大得多,粗略計算應該能驅動兩只并聯的MOS管.這個電路在需要檢測次級測電流時要比3525好用,因為494有電壓、電流兩個放大器,可直接檢測電流信號,3525要加輔助的電流檢測電路,傳輸速度要慢些.我個人認為這個電路的驅動能力應該可以,TL494芯片的損耗也不大.
請大家對于圖B驅動電路談談看法.
關于TL494驅動三極管和MOS管的討論
全部回復(19)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luyongq
那電路可是說是根據三極管的特性而“定做”出來的,用在場效應管不大合適!
圖A的電路的次級側是電流型驅動電路.我覺得并不像LuYongq兄說的是根據三極管特性定做出來的,電流型控制的器件它都可以驅動,比如可控硅.問題在于驅動電路初級側提供提供信號,其中初級側的電解電容和兩個鉗位二極管可提供負壓;次級側提供驅動功率,其中次級側的兩個電解電容能夠提供驅動電流,因此說圖A是電流型驅動電路.
圖B的電路卻是電壓型驅動電路.驅動能量來自于初級側,雖然初級側本身不是圖騰柱輸出電路,但電路利用了驅動變壓器的線圈,到達被驅動的器件時具有圖騰柱驅動的效果(具有拉灌電流能力,),是可以驅動MOS管、IGBT、MCT等電壓控制型器件的.
當然不論是電流型、電壓型驅動器,根據可控硅、IGBT、MCT等器件的特性,在驅動它們時還要增加輔助器件.
只是分析,若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給予指正!
圖B的電路卻是電壓型驅動電路.驅動能量來自于初級側,雖然初級側本身不是圖騰柱輸出電路,但電路利用了驅動變壓器的線圈,到達被驅動的器件時具有圖騰柱驅動的效果(具有拉灌電流能力,),是可以驅動MOS管、IGBT、MCT等電壓控制型器件的.
當然不論是電流型、電壓型驅動器,根據可控硅、IGBT、MCT等器件的特性,在驅動它們時還要增加輔助器件.
只是分析,若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給予指正!
0
回復
@jackey
圖A的電路的次級側是電流型驅動電路.我覺得并不像LuYongq兄說的是根據三極管特性定做出來的,電流型控制的器件它都可以驅動,比如可控硅.問題在于驅動電路初級側提供提供信號,其中初級側的電解電容和兩個鉗位二極管可提供負壓;次級側提供驅動功率,其中次級側的兩個電解電容能夠提供驅動電流,因此說圖A是電流型驅動電路.圖B的電路卻是電壓型驅動電路.驅動能量來自于初級側,雖然初級側本身不是圖騰柱輸出電路,但電路利用了驅動變壓器的線圈,到達被驅動的器件時具有圖騰柱驅動的效果(具有拉灌電流能力,),是可以驅動MOS管、IGBT、MCT等電壓控制型器件的.當然不論是電流型、電壓型驅動器,根據可控硅、IGBT、MCT等器件的特性,在驅動它們時還要增加輔助器件.只是分析,若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給予指正!
這個驅動三極管的電路,就是所謂的 比例基極驅動電路 了.
它可以使三極管充分導通,但又不讓三極管走到深度飽合區.這樣,三極管就可以 以較快的速度關斷了.
所以我說這個電路是 為三極管量身訂做的.
它可以使三極管充分導通,但又不讓三極管走到深度飽合區.這樣,三極管就可以 以較快的速度關斷了.
所以我說這個電路是 為三極管量身訂做的.
0
回復
@luyongq
這個驅動三極管的電路,就是所謂的比例基極驅動電路了.它可以使三極管充分導通,但又不讓三極管走到深度飽合區.這樣,三極管就可以以較快的速度關斷了.所以我說這個電路是為三極管量身訂做的.
對于圖A,LuYongq兄說得沒錯,這是個比例基極驅動電路.使三極管充分導通,但又不讓三極管走到深度飽合區的功能是由驅動變壓器次級線圈實現的,其中次級線圈中與主變壓器串聯的線圈提供了不讓三極管走到深度飽合區的功能.根據兩個主功率三極管特性不完全一致,次級側的電路還提供了啟動功能.
對于圖B的電路卻不同,次級側沒有與主變壓器串聯的線圈,而且驅動變壓器次級側線圈接成的是電壓驅動電路,是適合驅動電壓型器件的.圖B的電路也沒有啟動功能,需要為驅動芯片外加供電啟動.圖B中主變壓器上的供電線圈是不存在的,我在這里想說明的是初級側供電的連接方法.這一點沒說清楚是我的錯誤.
實際應用的電路圖如下:
1124159088.pdf
對于圖B的電路卻不同,次級側沒有與主變壓器串聯的線圈,而且驅動變壓器次級側線圈接成的是電壓驅動電路,是適合驅動電壓型器件的.圖B的電路也沒有啟動功能,需要為驅動芯片外加供電啟動.圖B中主變壓器上的供電線圈是不存在的,我在這里想說明的是初級側供電的連接方法.這一點沒說清楚是我的錯誤.
實際應用的電路圖如下:
1124159088.pdf
0
回復
@jackey
對于圖A,LuYongq兄說得沒錯,這是個比例基極驅動電路.使三極管充分導通,但又不讓三極管走到深度飽合區的功能是由驅動變壓器次級線圈實現的,其中次級線圈中與主變壓器串聯的線圈提供了不讓三極管走到深度飽合區的功能.根據兩個主功率三極管特性不完全一致,次級側的電路還提供了啟動功能.對于圖B的電路卻不同,次級側沒有與主變壓器串聯的線圈,而且驅動變壓器次級側線圈接成的是電壓驅動電路,是適合驅動電壓型器件的.圖B的電路也沒有啟動功能,需要為驅動芯片外加供電啟動.圖B中主變壓器上的供電線圈是不存在的,我在這里想說明的是初級側供電的連接方法.這一點沒說清楚是我的錯誤.實際應用的電路圖如下:1124159088.pdf
圖B中,R12取多大阻值合適?要用多大功率的電阻合適?
要知道,在沒有PWM輸出的情況下 推動變壓器 的兩個 推動管 都是導通的!
要知道,在沒有PWM輸出的情況下 推動變壓器 的兩個 推動管 都是導通的!
0
回復
@sunsusie
學習學習,多謝了!
我做的是輸出電壓可調,是不是參數不對,接上TIP32后有很多問題.
一 不論輸出電壓調到多少,8腳和11腳輸出的波形是一個占空比很低的矩形波.
二 外加電壓信號到3腳或四腳(1腳接地)能得到占空比變化的矩形波,但不能調節輸出電壓
三 斷開1腳的反饋,給1腳加電壓信號.小于等于2腳的電壓時3腳輸出低0.08V,高于它時輸出4.7V.片內的誤差放大器變成了比較器.
四 15,16腳的電路不起保護作用.
五 輸出電壓可調,但不論怎么調3腳的電壓不變,8腳11腳輸出波形不變
六 改變負載,3腳的電壓改變,如空載3腳為4.7V,100歐為3.5V
50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500; 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55/1850921185243392.bmp');}"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一 不論輸出電壓調到多少,8腳和11腳輸出的波形是一個占空比很低的矩形波.
二 外加電壓信號到3腳或四腳(1腳接地)能得到占空比變化的矩形波,但不能調節輸出電壓
三 斷開1腳的反饋,給1腳加電壓信號.小于等于2腳的電壓時3腳輸出低0.08V,高于它時輸出4.7V.片內的誤差放大器變成了比較器.
四 15,16腳的電路不起保護作用.
五 輸出電壓可調,但不論怎么調3腳的電壓不變,8腳11腳輸出波形不變
六 改變負載,3腳的電壓改變,如空載3腳為4.7V,100歐為3.5V

0
回復
@jackey
對于圖A,LuYongq兄說得沒錯,這是個比例基極驅動電路.使三極管充分導通,但又不讓三極管走到深度飽合區的功能是由驅動變壓器次級線圈實現的,其中次級線圈中與主變壓器串聯的線圈提供了不讓三極管走到深度飽合區的功能.根據兩個主功率三極管特性不完全一致,次級側的電路還提供了啟動功能.對于圖B的電路卻不同,次級側沒有與主變壓器串聯的線圈,而且驅動變壓器次級側線圈接成的是電壓驅動電路,是適合驅動電壓型器件的.圖B的電路也沒有啟動功能,需要為驅動芯片外加供電啟動.圖B中主變壓器上的供電線圈是不存在的,我在這里想說明的是初級側供電的連接方法.這一點沒說清楚是我的錯誤.實際應用的電路圖如下:1124159088.pdf
那個中間的輔助繞組是怎么調節管子的電壓實現比例驅動的呢,我最近也在做比例驅動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