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V5KW半橋應該選用多大的IGBT,40A1200V的適合嗎?
現在用40A1200V的管功率在3500W的時候就燒了,工作頻率是20K,是否電流過大?
全部回復(50)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gylin
IGBT導通的時間是20us,直接驅動IGBT,只做了個過流保護,用變壓器來做阻抗匹配,請問如何確定是否工作在容性上?
3096731230614999.pdf
這是IGBT的資料
這是IGBT的資料
0
回復
高中頻感應加熱技術
您能想象的到,一根鐵棒一二秒鐘就可以被加熱紅起來嗎?任何金屬都可以被很快地加熱到其熔化嗎?
這就是一種人類目前能夠做到和掌握的最快捷的直接加熱方法
——高中頻感應加熱.
通常人們對物體的加熱,一是利用煤、油、氣等能源的燃燒產生熱量;二是利用電爐等用電器將電能轉換成熱量.這些熱量只有通過熱傳遞的方式(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才能傳遞到需要加熱的物體上,也才能達到加熱物體的目的.由于這些加熱方式,被加熱的物體是通過吸收外部熱量實現升溫的.因此,它們都屬于間接加熱方式.
我們知道,熱量的自然傳遞規律是:熱量只能從高溫區向低溫區,高溫體向低溫體,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自然的傳遞.
因此,只有當外部的熱量、溫度明顯多于、高于被加熱物體時,才能將其有效地加熱.
這就需要用很多的能量來建立一個比被加熱物體所需要的熱量多的多、溫度高的多的高溫區.如爐,烘箱等.
這樣,不但這些熱量中只有少部分能夠傳遞到被加熱體上,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費.
而且加熱時間長,在燃燒、加熱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性物質和氣體.它們既會對被加熱體造成腐蝕性的損害,又會對大氣造成污染.
即便是使用電爐等電能加熱方式,雖然無污染,但仍然存在著效率低、成本高、加熱速度慢等缺點.
科學的進步與發展,使我們今天無論是對金屬物體加熱還是對非金屬物體加熱,都可以采用高效、快速,且十分節能和環保的方式加熱.這就是直接加熱方式.
對于非金屬物體,可采用工作頻率約240MHZ及以上,能使其內部分子、原子每秒振動、磨擦上億次之多的微波加熱.
對于金屬物體,則可采用工作頻率在幾千赫茲(KHZ)至幾百千赫茲以上的中頻、高頻感應加熱.
中頻、高頻感應加熱,是將工頻(50HZ)交流電轉換成頻率一般為1KHZ至上百KHZ,甚至更高的交流電,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通過電感線圈轉換成相同頻率的磁場后,作用于處在該磁場中的金屬體上.
利用渦流效應,在金屬物體中生成與磁場強度成正比的感生旋轉電流(即渦流).由旋轉電流利用金屬物體內的電阻,將其轉換成熱能(還有磁滯效應、趨膚效應、邊緣效應等),使金屬物體的溫度急速升高,達到快速加熱的目的.
高頻電流的趨膚效應,可以使金屬物體中的渦流隨頻率的升高,而集中在金屬表層環流.這樣就可以通過控制工作電流的頻率,實現對金屬物體加熱深度的控制.
這樣,既能提高加工工藝,又使能量被充分地利用.
當用于紅沖、熱煅及工件整體退火等透熱時,它們需要的加熱深度大,這時可以將工作頻率降低;
當用于表面淬火等熱處理時,它們需要的加熱深度小,這時則可以將工作頻率升高.
另一方面,對于體積較小的工件或管材、板材,選用高頻加熱方式,對于體積較大的工件,選用中頻加熱方式.
由于感應加熱時間短、速度快,并且還是非接觸式(加熱物體不需要與感應圈接觸)的加熱.所以,比其它的加熱方式氧化輕微,必要時易于進行氣體保護.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電子元器件無論是質量方面、效能方面, 還是可靠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體積方面也更為小型化、微型化.這為感應加熱技術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條件與空間.
在小信號生成與處理,控制與保護,調節與顯示等方面,都更多地運用了可靠性更高、穩定性更好、抗干擾能力更強的數字電路.在功率元件上,更是從耗能大、效率低、工作電壓高、輻射量較大的電子管,一代代地經晶閘管、場效應管(MOSFET),發展到了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
整機的電源利用率已經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電子管電源利用率只有約百分之六十),冷卻水比電子管產品節約了約百分之六十.
并且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連續工作.這樣不但可以在白天正常使用,還可以在用電低峰電費折扣期的夜間工作.
由于感應式加熱,具有耗能少,用電省,加熱速度快,無污染、無噪聲、無需預熱、不易氧化、便于氣體保護、可自動控制、具備多項智能保護、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可不間斷地連續工作等優點.
越來越多的廠家、客戶,從煤炭加熱,柴油加熱,液化氣加熱,以及電爐、電烘箱加熱,轉換到了高中頻感應式加熱上來!
無論是國企、民營,還是私營、外企,凡是金屬熱處理、金屬熱加工、金屬焊接和金屬熔煉、提煉等行業,都越來越多地采用了高中頻感應加熱設備.
因此,市場十分廣闊!
高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主要用途:
一、熱處理
例如:軸類、齒輪、淬火及不銹鋼制品退火等.
二、工件透熱
例如:緊固件、標準件、汽配、五金工具、索具、麻花鉆的熱鐓熱軋等.
三、熔煉
例如:金、銀、銅、鋁、鉛等貴金屬 .
四、熱配合
例如:電機、電磁閥、軸套類等.
本文所介紹的感應加熱設備,是通過對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引進,科研人員的多年認真刻苦鉆研、創新與改進,研制生產出的代表著目前最節能、最可靠、最先進的技術產品.
重要部件、核心部件,均采用世界一流廠家的電子元器件.例如高頻振蕩、控制和智能保護等小信號處理電路,采用日本、美國的數字集成電路;功率放大和輸出所用的高電壓、大電流電子元器件,均采用世界頂尖的德國和日本品牌.
江蘇省丹陽市中發電子有限公司
您能想象的到,一根鐵棒一二秒鐘就可以被加熱紅起來嗎?任何金屬都可以被很快地加熱到其熔化嗎?
這就是一種人類目前能夠做到和掌握的最快捷的直接加熱方法
——高中頻感應加熱.
通常人們對物體的加熱,一是利用煤、油、氣等能源的燃燒產生熱量;二是利用電爐等用電器將電能轉換成熱量.這些熱量只有通過熱傳遞的方式(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才能傳遞到需要加熱的物體上,也才能達到加熱物體的目的.由于這些加熱方式,被加熱的物體是通過吸收外部熱量實現升溫的.因此,它們都屬于間接加熱方式.
我們知道,熱量的自然傳遞規律是:熱量只能從高溫區向低溫區,高溫體向低溫體,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自然的傳遞.
因此,只有當外部的熱量、溫度明顯多于、高于被加熱物體時,才能將其有效地加熱.
這就需要用很多的能量來建立一個比被加熱物體所需要的熱量多的多、溫度高的多的高溫區.如爐,烘箱等.
這樣,不但這些熱量中只有少部分能夠傳遞到被加熱體上,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費.
而且加熱時間長,在燃燒、加熱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性物質和氣體.它們既會對被加熱體造成腐蝕性的損害,又會對大氣造成污染.
即便是使用電爐等電能加熱方式,雖然無污染,但仍然存在著效率低、成本高、加熱速度慢等缺點.
科學的進步與發展,使我們今天無論是對金屬物體加熱還是對非金屬物體加熱,都可以采用高效、快速,且十分節能和環保的方式加熱.這就是直接加熱方式.
對于非金屬物體,可采用工作頻率約240MHZ及以上,能使其內部分子、原子每秒振動、磨擦上億次之多的微波加熱.
對于金屬物體,則可采用工作頻率在幾千赫茲(KHZ)至幾百千赫茲以上的中頻、高頻感應加熱.
中頻、高頻感應加熱,是將工頻(50HZ)交流電轉換成頻率一般為1KHZ至上百KHZ,甚至更高的交流電,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通過電感線圈轉換成相同頻率的磁場后,作用于處在該磁場中的金屬體上.
利用渦流效應,在金屬物體中生成與磁場強度成正比的感生旋轉電流(即渦流).由旋轉電流利用金屬物體內的電阻,將其轉換成熱能(還有磁滯效應、趨膚效應、邊緣效應等),使金屬物體的溫度急速升高,達到快速加熱的目的.
高頻電流的趨膚效應,可以使金屬物體中的渦流隨頻率的升高,而集中在金屬表層環流.這樣就可以通過控制工作電流的頻率,實現對金屬物體加熱深度的控制.
這樣,既能提高加工工藝,又使能量被充分地利用.
當用于紅沖、熱煅及工件整體退火等透熱時,它們需要的加熱深度大,這時可以將工作頻率降低;
當用于表面淬火等熱處理時,它們需要的加熱深度小,這時則可以將工作頻率升高.
另一方面,對于體積較小的工件或管材、板材,選用高頻加熱方式,對于體積較大的工件,選用中頻加熱方式.
由于感應加熱時間短、速度快,并且還是非接觸式(加熱物體不需要與感應圈接觸)的加熱.所以,比其它的加熱方式氧化輕微,必要時易于進行氣體保護.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電子元器件無論是質量方面、效能方面, 還是可靠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體積方面也更為小型化、微型化.這為感應加熱技術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條件與空間.
在小信號生成與處理,控制與保護,調節與顯示等方面,都更多地運用了可靠性更高、穩定性更好、抗干擾能力更強的數字電路.在功率元件上,更是從耗能大、效率低、工作電壓高、輻射量較大的電子管,一代代地經晶閘管、場效應管(MOSFET),發展到了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
整機的電源利用率已經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電子管電源利用率只有約百分之六十),冷卻水比電子管產品節約了約百分之六十.
并且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連續工作.這樣不但可以在白天正常使用,還可以在用電低峰電費折扣期的夜間工作.
由于感應式加熱,具有耗能少,用電省,加熱速度快,無污染、無噪聲、無需預熱、不易氧化、便于氣體保護、可自動控制、具備多項智能保護、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可不間斷地連續工作等優點.
越來越多的廠家、客戶,從煤炭加熱,柴油加熱,液化氣加熱,以及電爐、電烘箱加熱,轉換到了高中頻感應式加熱上來!
無論是國企、民營,還是私營、外企,凡是金屬熱處理、金屬熱加工、金屬焊接和金屬熔煉、提煉等行業,都越來越多地采用了高中頻感應加熱設備.
因此,市場十分廣闊!
高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主要用途:
一、熱處理
例如:軸類、齒輪、淬火及不銹鋼制品退火等.
二、工件透熱
例如:緊固件、標準件、汽配、五金工具、索具、麻花鉆的熱鐓熱軋等.
三、熔煉
例如:金、銀、銅、鋁、鉛等貴金屬 .
四、熱配合
例如:電機、電磁閥、軸套類等.
本文所介紹的感應加熱設備,是通過對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引進,科研人員的多年認真刻苦鉆研、創新與改進,研制生產出的代表著目前最節能、最可靠、最先進的技術產品.
重要部件、核心部件,均采用世界一流廠家的電子元器件.例如高頻振蕩、控制和智能保護等小信號處理電路,采用日本、美國的數字集成電路;功率放大和輸出所用的高電壓、大電流電子元器件,均采用世界頂尖的德國和日本品牌.
江蘇省丹陽市中發電子有限公司
0
回復
@zhouboak
學習
我倒覺得主要是電路的設計排版問題.對于元器件的選擇,只要在DATASHEET的指標范圍之內即可,當然留有余量更好,只不過要先把問題找到.
就拿家用電磁爐來說,我們將保護溫度設定在110度左右,用15A的IGBT做1900W,IGBT的ce間最高電壓也接近1100V,散熱器很小,但出的貨也沒有什么壞的.而且單管電路在低功率還有硬開通,在IGBT關斷的時候也有振鈴,在第一個脈沖啟動的時候也有雜波,在電網有雜波的時候,單管電路的可靠性都受到影響,但似乎家用電磁爐可以把元器件的標準選得很低.
對于半橋電磁爐,應該更穩定.最大的隱患就是低功率能否做到準ZCS.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決定了IGBT必須選得很好?
就拿家用電磁爐來說,我們將保護溫度設定在110度左右,用15A的IGBT做1900W,IGBT的ce間最高電壓也接近1100V,散熱器很小,但出的貨也沒有什么壞的.而且單管電路在低功率還有硬開通,在IGBT關斷的時候也有振鈴,在第一個脈沖啟動的時候也有雜波,在電網有雜波的時候,單管電路的可靠性都受到影響,但似乎家用電磁爐可以把元器件的標準選得很低.
對于半橋電磁爐,應該更穩定.最大的隱患就是低功率能否做到準ZCS.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決定了IGBT必須選得很好?
0
回復
@discussant
我倒覺得主要是電路的設計排版問題.對于元器件的選擇,只要在DATASHEET的指標范圍之內即可,當然留有余量更好,只不過要先把問題找到.就拿家用電磁爐來說,我們將保護溫度設定在110度左右,用15A的IGBT做1900W,IGBT的ce間最高電壓也接近1100V,散熱器很小,但出的貨也沒有什么壞的.而且單管電路在低功率還有硬開通,在IGBT關斷的時候也有振鈴,在第一個脈沖啟動的時候也有雜波,在電網有雜波的時候,單管電路的可靠性都受到影響,但似乎家用電磁爐可以把元器件的標準選得很低.對于半橋電磁爐,應該更穩定.最大的隱患就是低功率能否做到準ZCS.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決定了IGBT必須選得很好?
過熱保護溫度選55度到60度才能保證IGBT有1萬小時以上的可靠性,選80度以上只有幾百小時的可靠性.選110度只有上百小時的可靠性.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