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改一個充電器,這個充電器原來是給NI-MH或NI-CD電池組充電的,現在棄用原來的MCU,利用電源部分,給鋰電池包充電,原本輸出7.2V-24V 7.5A,現在改到21V 7.5A,改動過程中,發現這個電源結構和以前見過的不太一樣,主要是藍圈里3845的3腳的應用方式,這樣的接法是不是屏蔽了3腳的電流取樣?那這個電阻分壓的目的是什么?另外紅圈里4腳和電源+300V之間的阻容元件起什么作用?補償嗎?
關于UC3845的3腳應用
全部回復(6)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qs7785yj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現在已經改成輸出21V 8.5A的CC/CV電源,MOS管S端對高壓負極之間接了個0.47歐 3W(0.68并1.5)的限流電阻,變壓器也改了次級匝數,空載時3845的2腳電壓已經接近5V,脈寬已經很窄,空載輸出電壓依然有近50V,提高假負載電流能將輸出電壓下拉到26V左右,但是假負載電阻功率得在5W以上,后將變壓器次級匝數直接減少一半后,雖然空載電壓依然偏高,但是假負載只要不到2W的功率即可將電壓穩定在21V。在頻繁通斷電池與充電器連接過程中出現2次擊穿MOS管,甚至連整流的5406也擊穿,現在5406換成了GBU608的橋堆,至于3845的3腳,還是改成通用接法,MOS管自從加了限流電阻后再也沒有出現擊穿。測試時的電流調整在7A,后面調到8A測試忘記拍照片了。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