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與MOS差異有那些?如何選用?
IGBT是由BJT(雙極型三極管)和MOS組成的復合全控型電壓驅動式功率半導體器件, 兼有MOSFET的高輸入阻抗和GTR的低導通壓降兩方面的優點。GTR飽和壓降 低,載流密度大,但驅動電流較大;MOSFET驅動功率很小,開關速度快,但導通壓降大,載流密度小。IGBT綜合了以上兩種器件的優點,驅動功率小而飽和壓 降低。 專業名字為絕緣柵雙極型功率管 。通俗點說GBT管是有MOS管(場效應管)和雙極型達林頓管結合而成。將場效應管做為推動管,大功率達林頓管作為 輸出管。這樣兩者優點有機的結合成現在的IGBT管,功率可以做的很大。 場效應晶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縮寫(FET))簡稱場效應管。主要有兩 種類型(juncTIon FET—JFET)和金屬 - 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ET,簡稱MOS-FET)。由多數載流子參與導電,也稱為單極 型晶體管。它屬于電壓控制型半導體器件。具有輸入電阻高(107~1015Ω)、噪聲小、功耗低、動態范圍大、易于集成、沒有二次擊穿現象、安全工作區域 寬等優點。
這算最佳解答?樓主傻了么?這種資料網上找就有,干嘛來問?...... 誤人子弟!!
IGBT為MOS與BJT結何體,就如資料所言,但IGBT并不是速度快,而是速度慢,一般IGBT操作上限頻率不超過25KHz, 超過很容易崩潰,雖然現有操作頻率高的IGBT, 但是因為大多使用在高功率,沒人敢冒險......
IGBT的尤點是電流密度大,耐流200A~500A很普遍,但尤于是BJT與MOS結合,所以存在BJT特性--飽和電壓,一般界于3.2V上下,且存在"當操作溫度上升,其ID與散逸功率?下降"的缺點,其分界點分為25度C, 100度C兩規格,使用上需注意......
IGBT又分兩類,一是有帶內部二極體,一種沒有,若用于需有續流場合一定要選具有內部二極體,要不然磁性元件?發散.......
MOSFET稱為金屬氧化場效應半導體,是以P或N為基座,再施以氧化層堆迭N或P, 中心挖槽植入G控制閘,因此當P或N施加電壓與控制閘產生電位時便?有電場產生,P與N?因為電場吸引產生通道,才?稱為場效應半導體......
而為了區分D或S, 通常在制程中需另長出一顆二極體或外掛于DIE中,以N-MOS為例,二極體N所連接腳稱為D, P點則為S, G則以絕緣層厚度讓控制電壓耐到20V~25V之間,且如前述可以是正或負電壓,通道形成強度電場電壓稱為Vth, 意指超過Vth時D-S即產生低阻,否則即為高阻...
由于G-S非常靠近,因此兩極?產生一顆電容稱CISS, 而D-S為堆迭,兩不相通極片也形成一個電容稱CGD,因此才?有所謂米勒效應或米勒平臺,MOS具有高速操作特性,操作頻率一般不低于50KHz, 且具有極低的導通電阻沒有飽和電壓,因此操作于交換電路可以有極高效率.....
Mos的電流密度與其材積大小有關,但是越大材積雖然可以流過極大電流,得到極低電阻,但相對CISS與CGD?同時升高,始米勒效應更加明顯,相對增加交換損失,而解決方式則是始用軟切換如零電壓切換或零電流切換.. 等
而兩者驅動方式可以一致,但操作頻率則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