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科技感恩月征文】是德四通道示波器的使用
先說說CRT顯示屏的優缺點吧。 怎么說呢?CRT(陰極射線管,或是說叫顯像管)成像是電子槍發射電子束激發屏幕上的熒光粉,這個過程因為是在密封的玻璃管理,所以沒有漏光或是光線被遮擋的問題,成像效果比較好。
LCD(液晶顯示器)顯示屏是靠光源透過液晶板進行發光,光線在穿過液晶分子時會發生反射或是被吸收,所以清晰度不好。而且液晶分子折射發光,背光源是白色的,分散得來的光線不如CRT的電子激發熒光粉更真實。
據說CRT輻射電磁輻射較大,而且十分笨重,所以用的越來越少。另外,隨著液晶屏的技術越來越高,液晶顯示器的成像效果也越來越好。這就是目前液晶屏大行其道的原因。不過我自己對于示波器的圖像波形來說,還是更習慣也更喜歡CRT屏幕顯示的波形,可能這是個人的習慣不同而已吧。
再詳細說說這二者的區別吧。
如果日常工作是面對靜態畫面,比如文字處理、對色彩要求不苛刻的平面設計,那LCD絕對是個好選擇。但如果面對的是大規模動態畫面,比如說廣大工程師經常測試的各類節點的動態波形,那LCD還是有些不足的。
其實 LCD(液晶)顯示器一個比較大的缺點就在于分辨率上,現在有些程序都要求在特定的分辨率下,在CRT顯示器上完全不存在問題,而在LCD顯示器上有時就不得不調節頻率刷新屏幕。
通常LCD顯示器只能有一個固定的優化分辨率,這是由其物理結構決定的。現在主流是TFTLCD顯示器,這種LCD顯示器固定了尺寸以后,每一個像素都有固定的晶體管通過調整透光種類來控制該像素點的三原色。
一個LCD面板控制晶體管的數目顯然是一個定數,所以分辨率也是一個定數。明白了這些,我們就知道不可能使用超過標稱的分辨率,但是可以使用比標稱分辨率更低的分辨率。 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圖像的品質下降了,表現出來就是圖像的顆粒感增強了。
LCD顯示器還有另外幾個缺點———"鬼影"、色彩和視角。"鬼影"是一種俗稱,它是由于響應時間引起的畫面延遲現象。
現在的CRT的反應速度極快,延遲都是在1毫秒以內,這已經快到人眼無法發現延遲的程度。相對來說,LCD顯示器的延遲現在還在20毫秒的級別上,尤其是低價機型。
這種性能的差異在進行視頻播放和一些比較強調幀數的場合時,體現得非常的明顯,即使在一般的場合也容易被細心的用戶發現。所以由于LCD顯示器的"鬼影"問題,喜歡高速度游戲的朋友可能會覺得用LCD顯示器玩游戲里面"花屏"得一塌糊涂,難以接受,這也是LCD顯示器的缺點之一。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紅白機嗎,那些畫面是不是覺得很清晰很細膩。那些畫面均是CRT顯示器所呈現的,個人還是比較懷念小時候那段沉迷與紅白機的時代,呵呵。時光一去不復返,早已是中年大叔了。
色彩是第二個缺點,現在的LCD顯示器理論上只能顯示18位的色彩,這里面LCD顯示器是通過dithering(抖動算法)來從26萬種色彩實現到32位色,在效果上與CRT差距不小。
視角是LCD顯示器的第三個缺點,現在CRT的視角幾乎已經達到180°,也就是說你幾乎可以在任何角度觀看CRT顯示器而不會感覺明顯的色彩失真,而LCD顯示器就很難做到這一點。
現在的LCD顯示器我們在偏離其正對面觀看,雖然也可以看到,但是我們會感覺色彩就不能保證全屏幕都很正常,總有一些地方顏色有變化。特別是在全屏幕顯示某一個單獨的彩色時,很明顯顏色是"過渡"的,而不是全屏幕都是同一種很純的色。
說到色彩,LCD還是比不上CRT。從理論上講,CRT可顯示的色彩跟電視機一樣,都是無限的,而LCD只能顯示大約26萬種顏色。
雖然現在絕大部分LCD都宣稱能夠顯示32位顏色,看起來和CRT無異,但實際上都是通過抖動算法(dithering)來實現的,與真正的32位色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色彩的表現力和過渡方面,LCD仍然不及傳統的CRT顯示器。
同樣,LCD在表現灰度方面的能力也不如CRT。不信可以試驗一下:找一臺17英寸特麗瓏顯像管的顯示器,再擺一臺15英寸的LCD,同時顯示一幅32位色的圖像。CRT顯示出來的畫面十分鮮艷,而LCD則顯得有些“假”,雖然說不上來哪里不對,但看著就是沒有CRT舒服。
為什么我對于LCD以及CRT顯示器這么了解呢。因為本人的工作就是做電視維修售后出身的,對于這些液晶屏幕以及CRT屏幕還是比較了解的,然而現在做維修越來越難做,小的家電,一般人家是不修的,壞了都是直接換新的,大的家電,一般的維修都是直接找品牌供應商,我們這些個體戶維修人員越來越難混飯吃了。
過幾天再和大家討論討論惠普這款示波器的一些特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