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給的工資比大公司還多,為何人難留,大家獻計獻策.
1.對小公司不滿的方面.
2.成功管理小公司人才方面.
望大家展開熱烈的討論!
越具體越好.
小公司如何留住人才?歡迎大家熱烈討論.
全部回復(161)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其實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一直在小公司做,也在西門子那樣的大公司做過,對比下來,小公司有很多不得人心的地方.大公司呢就上面那們仁兄說的那樣,學習的機會多,也是自己出來找工作的資本.
其實小公司少的不只是人文關懷,多得是欺騙,是小心眼,這才是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我做過幾家小公司,進去前什么條件都說得很好,只要你來加盟,公司發展了就對你有回報,其實不然,我曾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兩年,當時那公司的產品質量也不怎么的,也沒什么好的項目,后來我過去,帶了項目去,當時老板很重視,于是乎產品打開了市場,給公司帶來了利潤,結果到年終時,老板在我進公司時答應的一樣也沒對現,以種種理由推脫當初的承諾,心涼啊,接下來繼續做了一年,和老板一起訪客戶,去做支持,做了工程又做業務還得當FAE,可最后老板還當心我把他的客戶帶走,說真的,跟小公司私人老板做很累,也很無奈,最后只好離開.
小公司要留住人才,要的不只是人文關懷,更多的是老板要講誠信,要放得開,讓員工有發展空間,不要以為多給了點工資給別人,別人就得給你做牛馬.人嘛是相互的,做小老板最主要要能訂下目標,達到目標后的利潤不說全部分給員工,起碼有30%分給員工,這樣員工才會和你擰成一股繩,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員工福利和收入在增長,這樣公司才會留得住人才,公司也才能不斷關大.
其實小公司少的不只是人文關懷,多得是欺騙,是小心眼,這才是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我做過幾家小公司,進去前什么條件都說得很好,只要你來加盟,公司發展了就對你有回報,其實不然,我曾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兩年,當時那公司的產品質量也不怎么的,也沒什么好的項目,后來我過去,帶了項目去,當時老板很重視,于是乎產品打開了市場,給公司帶來了利潤,結果到年終時,老板在我進公司時答應的一樣也沒對現,以種種理由推脫當初的承諾,心涼啊,接下來繼續做了一年,和老板一起訪客戶,去做支持,做了工程又做業務還得當FAE,可最后老板還當心我把他的客戶帶走,說真的,跟小公司私人老板做很累,也很無奈,最后只好離開.
小公司要留住人才,要的不只是人文關懷,更多的是老板要講誠信,要放得開,讓員工有發展空間,不要以為多給了點工資給別人,別人就得給你做牛馬.人嘛是相互的,做小老板最主要要能訂下目標,達到目標后的利潤不說全部分給員工,起碼有30%分給員工,這樣員工才會和你擰成一股繩,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員工福利和收入在增長,這樣公司才會留得住人才,公司也才能不斷關大.
1
回復
@swey
其實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一直在小公司做,也在西門子那樣的大公司做過,對比下來,小公司有很多不得人心的地方.大公司呢就上面那們仁兄說的那樣,學習的機會多,也是自己出來找工作的資本. 其實小公司少的不只是人文關懷,多得是欺騙,是小心眼,這才是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我做過幾家小公司,進去前什么條件都說得很好,只要你來加盟,公司發展了就對你有回報,其實不然,我曾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兩年,當時那公司的產品質量也不怎么的,也沒什么好的項目,后來我過去,帶了項目去,當時老板很重視,于是乎產品打開了市場,給公司帶來了利潤,結果到年終時,老板在我進公司時答應的一樣也沒對現,以種種理由推脫當初的承諾,心涼啊,接下來繼續做了一年,和老板一起訪客戶,去做支持,做了工程又做業務還得當FAE,可最后老板還當心我把他的客戶帶走,說真的,跟小公司私人老板做很累,也很無奈,最后只好離開. 小公司要留住人才,要的不只是人文關懷,更多的是老板要講誠信,要放得開,讓員工有發展空間,不要以為多給了點工資給別人,別人就得給你做牛馬.人嘛是相互的,做小老板最主要要能訂下目標,達到目標后的利潤不說全部分給員工,起碼有30%分給員工,這樣員工才會和你擰成一股繩,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員工福利和收入在增長,這樣公司才會留得住人才,公司也才能不斷關大.
收益大
0
回復
@swey
其實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一直在小公司做,也在西門子那樣的大公司做過,對比下來,小公司有很多不得人心的地方.大公司呢就上面那們仁兄說的那樣,學習的機會多,也是自己出來找工作的資本. 其實小公司少的不只是人文關懷,多得是欺騙,是小心眼,這才是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我做過幾家小公司,進去前什么條件都說得很好,只要你來加盟,公司發展了就對你有回報,其實不然,我曾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兩年,當時那公司的產品質量也不怎么的,也沒什么好的項目,后來我過去,帶了項目去,當時老板很重視,于是乎產品打開了市場,給公司帶來了利潤,結果到年終時,老板在我進公司時答應的一樣也沒對現,以種種理由推脫當初的承諾,心涼啊,接下來繼續做了一年,和老板一起訪客戶,去做支持,做了工程又做業務還得當FAE,可最后老板還當心我把他的客戶帶走,說真的,跟小公司私人老板做很累,也很無奈,最后只好離開. 小公司要留住人才,要的不只是人文關懷,更多的是老板要講誠信,要放得開,讓員工有發展空間,不要以為多給了點工資給別人,別人就得給你做牛馬.人嘛是相互的,做小老板最主要要能訂下目標,達到目標后的利潤不說全部分給員工,起碼有30%分給員工,這樣員工才會和你擰成一股繩,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員工福利和收入在增長,這樣公司才會留得住人才,公司也才能不斷關大.
我也在小公司做,最近臺干多了就亂搞,使得我們做事都提不起勁來!
0
回復
@swey
其實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一直在小公司做,也在西門子那樣的大公司做過,對比下來,小公司有很多不得人心的地方.大公司呢就上面那們仁兄說的那樣,學習的機會多,也是自己出來找工作的資本. 其實小公司少的不只是人文關懷,多得是欺騙,是小心眼,這才是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我做過幾家小公司,進去前什么條件都說得很好,只要你來加盟,公司發展了就對你有回報,其實不然,我曾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兩年,當時那公司的產品質量也不怎么的,也沒什么好的項目,后來我過去,帶了項目去,當時老板很重視,于是乎產品打開了市場,給公司帶來了利潤,結果到年終時,老板在我進公司時答應的一樣也沒對現,以種種理由推脫當初的承諾,心涼啊,接下來繼續做了一年,和老板一起訪客戶,去做支持,做了工程又做業務還得當FAE,可最后老板還當心我把他的客戶帶走,說真的,跟小公司私人老板做很累,也很無奈,最后只好離開. 小公司要留住人才,要的不只是人文關懷,更多的是老板要講誠信,要放得開,讓員工有發展空間,不要以為多給了點工資給別人,別人就得給你做牛馬.人嘛是相互的,做小老板最主要要能訂下目標,達到目標后的利潤不說全部分給員工,起碼有30%分給員工,這樣員工才會和你擰成一股繩,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員工福利和收入在增長,這樣公司才會留得住人才,公司也才能不斷關大.
深有同感,小公司的老板就是利欲心太強,而且大多是黑心的,一旦你失去利用價值了,他們會一腳把你登開,完全不是剛來時那種滿面笑容的對待你的樣子!
本人就在小公司,親眼目睹了幾個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的同事被老板以各種借口掃地出門
本人就在小公司,親眼目睹了幾個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的同事被老板以各種借口掃地出門
0
回復
@hzty
小公司有許多為家族企業,家族人天天玩,外來人做事,責任重,收入還低,心情不好,氣氛很壓抑的
要討論這個問題要定義一個概念,何為小公司
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一般意義上的小公司也許非小;一般意義上的大公司非大.看公司是看規模?還是看效益?還是看前景呢?只有每個人自己去判斷.
其實工作是自己的選擇甚至是抉擇.這個選擇或者抉擇一定要與自己的職業生涯策劃相匹配.說到職業生涯策劃,好多人其實并不明晰,如果你還不明晰自己的職業生涯是什么樣的.我說你沒法判斷公司的好壞.為什么呢?因為這兩點結合才有評判的標尺,你不能簡單而論.
有些小企業甚至是處在創業階段,非常艱苦,甚至不能按時發薪,但是你能說這個企業怎么不好嗎?你看好多大企業家在談起他的企業創建過程中的聲淚俱下的情景就知道,創業期很難.而如果你將來想創業,你來到這樣的公司.經受"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現在雖然苦一些,甚至失去了好多東西,尤其是物質,淡然精神也在經受考驗,但是也加大了你將來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還有即使你的職業生涯將來不創業,但是還要看,你是要成為一各專才?還是一個綜合性人才.如果專才,那最好在規模較大公司,配合機制完備,你只要專就可以了;如果是綜合人才,也許你要經歷一下小公司的歷練才算完整.
從企業來說,對于小企業來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什么是適合的呢?就是公司的客觀條件一定要與個人的職業生涯策劃相匹配.我一直這么認為,不要妄想一個人一輩子和你的公司在一起,原來的計劃經濟可以,現在的市場經濟,可能性越來越小.因此一定要強調企業生涯策劃與企業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長久.另外就是企業文化,我們生活無外乎兩種東西,一種是物質,一種是精神,小企業也許在物質上不是很豐富,但是我們一定要有精神,也就是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有良好的戰略.
我理解:現在的“小”,也許就是將來的“大”;現在的“大”,一定是原來的“小”;現在的大不一定是將來的“大”.在選擇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現在的物質的少,一定是要為了將來的多;要考慮自己,也就是要知道自己,怎么說呢?一句話,有所能,有所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光看客觀還要看主管條件,也就是要認清自己,自己為什么在這,沒有在那;人家為什么在那樣的企業,自己為什么不能在,這里面有客觀因素在制約,我想人就是要知現實而后進.
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一般意義上的小公司也許非小;一般意義上的大公司非大.看公司是看規模?還是看效益?還是看前景呢?只有每個人自己去判斷.
其實工作是自己的選擇甚至是抉擇.這個選擇或者抉擇一定要與自己的職業生涯策劃相匹配.說到職業生涯策劃,好多人其實并不明晰,如果你還不明晰自己的職業生涯是什么樣的.我說你沒法判斷公司的好壞.為什么呢?因為這兩點結合才有評判的標尺,你不能簡單而論.
有些小企業甚至是處在創業階段,非常艱苦,甚至不能按時發薪,但是你能說這個企業怎么不好嗎?你看好多大企業家在談起他的企業創建過程中的聲淚俱下的情景就知道,創業期很難.而如果你將來想創業,你來到這樣的公司.經受"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現在雖然苦一些,甚至失去了好多東西,尤其是物質,淡然精神也在經受考驗,但是也加大了你將來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還有即使你的職業生涯將來不創業,但是還要看,你是要成為一各專才?還是一個綜合性人才.如果專才,那最好在規模較大公司,配合機制完備,你只要專就可以了;如果是綜合人才,也許你要經歷一下小公司的歷練才算完整.
從企業來說,對于小企業來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什么是適合的呢?就是公司的客觀條件一定要與個人的職業生涯策劃相匹配.我一直這么認為,不要妄想一個人一輩子和你的公司在一起,原來的計劃經濟可以,現在的市場經濟,可能性越來越小.因此一定要強調企業生涯策劃與企業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長久.另外就是企業文化,我們生活無外乎兩種東西,一種是物質,一種是精神,小企業也許在物質上不是很豐富,但是我們一定要有精神,也就是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有良好的戰略.
我理解:現在的“小”,也許就是將來的“大”;現在的“大”,一定是原來的“小”;現在的大不一定是將來的“大”.在選擇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現在的物質的少,一定是要為了將來的多;要考慮自己,也就是要知道自己,怎么說呢?一句話,有所能,有所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光看客觀還要看主管條件,也就是要認清自己,自己為什么在這,沒有在那;人家為什么在那樣的企業,自己為什么不能在,這里面有客觀因素在制約,我想人就是要知現實而后進.
0
回復
@jiaoao
要討論這個問題要定義一個概念,何為小公司 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一般意義上的小公司也許非小;一般意義上的大公司非大.看公司是看規模?還是看效益?還是看前景呢?只有每個人自己去判斷. 其實工作是自己的選擇甚至是抉擇.這個選擇或者抉擇一定要與自己的職業生涯策劃相匹配.說到職業生涯策劃,好多人其實并不明晰,如果你還不明晰自己的職業生涯是什么樣的.我說你沒法判斷公司的好壞.為什么呢?因為這兩點結合才有評判的標尺,你不能簡單而論. 有些小企業甚至是處在創業階段,非常艱苦,甚至不能按時發薪,但是你能說這個企業怎么不好嗎?你看好多大企業家在談起他的企業創建過程中的聲淚俱下的情景就知道,創業期很難.而如果你將來想創業,你來到這樣的公司.經受"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現在雖然苦一些,甚至失去了好多東西,尤其是物質,淡然精神也在經受考驗,但是也加大了你將來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還有即使你的職業生涯將來不創業,但是還要看,你是要成為一各專才?還是一個綜合性人才.如果專才,那最好在規模較大公司,配合機制完備,你只要專就可以了;如果是綜合人才,也許你要經歷一下小公司的歷練才算完整. 從企業來說,對于小企業來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什么是適合的呢?就是公司的客觀條件一定要與個人的職業生涯策劃相匹配.我一直這么認為,不要妄想一個人一輩子和你的公司在一起,原來的計劃經濟可以,現在的市場經濟,可能性越來越小.因此一定要強調企業生涯策劃與企業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長久.另外就是企業文化,我們生活無外乎兩種東西,一種是物質,一種是精神,小企業也許在物質上不是很豐富,但是我們一定要有精神,也就是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有良好的戰略. 我理解:現在的“小”,也許就是將來的“大”;現在的“大”,一定是原來的“小”;現在的大不一定是將來的“大”.在選擇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現在的物質的少,一定是要為了將來的多;要考慮自己,也就是要知道自己,怎么說呢?一句話,有所能,有所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光看客觀還要看主管條件,也就是要認清自己,自己為什么在這,沒有在那;人家為什么在那樣的企業,自己為什么不能在,這里面有客觀因素在制約,我想人就是要知現實而后進.
選擇 這兩個字對我們一生太重要,但是好多時候其實并不是自己真正的選擇,而是做了趨眾的奴隸.
由人的趨眾現象想到的
人生短暫 時光流逝不留情
做人還是做自己,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又有幾人真正的都做到了自己呢?
人生一世
有所能 有所不能 能者:自己的資質 能力 性格 學歷 社會資源環境 機遇; 不能:自己的瓶頸;其實就是自己
要了解自己.
有所為 有所不為 了解自己以后,就是要抉擇 要目標 人生標尺(價值觀) 要為自己想為 為自己能為 不為自己
不能為.
但是太多的人往往逃脫不了趨眾心理,大多時候好象是在做自己,在自己規劃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人生,但是仔細想想大多可能并不是在做自己,到吾已老矣,暮然回首,還是做了“趨眾”的奴隸.
由人的趨眾現象想到的
人生短暫 時光流逝不留情
做人還是做自己,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又有幾人真正的都做到了自己呢?
人生一世
有所能 有所不能 能者:自己的資質 能力 性格 學歷 社會資源環境 機遇; 不能:自己的瓶頸;其實就是自己
要了解自己.
有所為 有所不為 了解自己以后,就是要抉擇 要目標 人生標尺(價值觀) 要為自己想為 為自己能為 不為自己
不能為.
但是太多的人往往逃脫不了趨眾心理,大多時候好象是在做自己,在自己規劃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人生,但是仔細想想大多可能并不是在做自己,到吾已老矣,暮然回首,還是做了“趨眾”的奴隸.
0
回復
@jiaoao
選擇 這兩個字對我們一生太重要,但是好多時候其實并不是自己真正的選擇,而是做了趨眾的奴隸.由人的趨眾現象想到的人生短暫時光流逝不留情做人還是做自己,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又有幾人真正的都做到了自己呢?人生一世有所能有所不能 能者:自己的資質能力性格學歷社會資源環境機遇;不能:自己的瓶頸;其實就是自己 要了解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 了解自己以后,就是要抉擇要目標人生標尺(價值觀)要為自己想為為自己能為不為自己 不能為. 但是太多的人往往逃脫不了趨眾心理,大多時候好象是在做自己,在自己規劃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人生,但是仔細想想大多可能并不是在做自己,到吾已老矣,暮然回首,還是做了“趨眾”的奴隸.
人活著就要挪動,直到和諧
0
回復
@wangshouhao
你這個討論題真不錯,大家的說法也很有見地.我感到難留的人也要分分類別,難留的人也有很多因素,有其主觀的因素也有其企業客觀的因素,企業老板要客觀的評價你自己對員工的作為,以人為本做起來是很難的;難留的人中難免也有一些他自己的主觀原因,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要營造一個讓難留的人依依不舍的氣氛,這些不是給多少錢能做到的.因為我也在大企業做過,也在小企業做過,各有難所之隱.有明君必有良臣!
老兄有見地,我們也要營造一個讓難留的人依依不舍的氣氛,這些不是給多少錢能做到的----多少老板的追求啊,大家不妨就技巧方面也討論討論,這樣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工的可以提出一些希望,做老板的也可以提你所希望的,這樣可以給倆方面往一塊努力提個方向.謝謝,請繼續探討.
0
回復
@swey
其實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一直在小公司做,也在西門子那樣的大公司做過,對比下來,小公司有很多不得人心的地方.大公司呢就上面那們仁兄說的那樣,學習的機會多,也是自己出來找工作的資本. 其實小公司少的不只是人文關懷,多得是欺騙,是小心眼,這才是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我做過幾家小公司,進去前什么條件都說得很好,只要你來加盟,公司發展了就對你有回報,其實不然,我曾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兩年,當時那公司的產品質量也不怎么的,也沒什么好的項目,后來我過去,帶了項目去,當時老板很重視,于是乎產品打開了市場,給公司帶來了利潤,結果到年終時,老板在我進公司時答應的一樣也沒對現,以種種理由推脫當初的承諾,心涼啊,接下來繼續做了一年,和老板一起訪客戶,去做支持,做了工程又做業務還得當FAE,可最后老板還當心我把他的客戶帶走,說真的,跟小公司私人老板做很累,也很無奈,最后只好離開. 小公司要留住人才,要的不只是人文關懷,更多的是老板要講誠信,要放得開,讓員工有發展空間,不要以為多給了點工資給別人,別人就得給你做牛馬.人嘛是相互的,做小老板最主要要能訂下目標,達到目標后的利潤不說全部分給員工,起碼有30%分給員工,這樣員工才會和你擰成一股繩,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員工福利和收入在增長,這樣公司才會留得住人才,公司也才能不斷關大.
有同感,都是先許愿,到年關時總說公司效益不好,看明年,明年復明年,結果很多有本事的人就厭煩了,干脆走人,我算一個
0
回復
我也來說兩句
首先我想作為員工,你應該明白,小企業工資沒辦法和大企業比的,小企業中,研發一個產品可能只賣出1000套,大企業可能賣出十萬套,自然,你不要期望前者能給你同樣高的薪水.這樣必然導致一種現象,就是招聘的時候老板為了拉攏人才,許下的承諾過高,而員工也期望得到很高的待遇,比如前面的仁兄,想要利潤的30%,呵呵,你一定要明白,100個小老板里面肯出這么高價錢的連5個都找不到.你想想,在大企業中,你連利潤的1%甚至千分之一都拿不到,作為自己艱苦創業的小老板,我賺的錢給你三分之一?呵呵.另外一點就是,小企業給你發工資的人是老板自己,換句話說,他掏的是自己口袋里的錢,自然小氣一點,這也是人之常情
另外作為企業一方,我的感覺是,以你能付出的薪水來說,不要對人才期望過高.你應該明白,勞動力也是一種商品,那么自然也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如果你自己的員工完成不了高端的任務,比如研發要求的指標太高,自己的人做不了,完全可以請外面的人做,一次一結帳,自己人力成本低,員工又不會因為完不成任務而發生不愉快.
另一方面,我覺得沒必要要求人才一定留在自己這里.合理的流動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只需要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員工的職業道德問題,人走了你工作研究的成果要留下,客戶不能帶走,提前打個招呼,把工作交接好,甚至幫助培訓一下新人.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從招聘起,員工的個人道德就要把握好,另一方面管理制度也要做好.
小公司要想留住人才,和大公司是不同的,小公司更重要的是老板本人的個人性格,是不是慷慨大方,是不是能容忍別人合理的錯誤,能否與員工同甘共苦,等等,這些還只能保證員工工作開心,另外還要給員工的發展前途一個好的規劃,總之很麻煩
首先我想作為員工,你應該明白,小企業工資沒辦法和大企業比的,小企業中,研發一個產品可能只賣出1000套,大企業可能賣出十萬套,自然,你不要期望前者能給你同樣高的薪水.這樣必然導致一種現象,就是招聘的時候老板為了拉攏人才,許下的承諾過高,而員工也期望得到很高的待遇,比如前面的仁兄,想要利潤的30%,呵呵,你一定要明白,100個小老板里面肯出這么高價錢的連5個都找不到.你想想,在大企業中,你連利潤的1%甚至千分之一都拿不到,作為自己艱苦創業的小老板,我賺的錢給你三分之一?呵呵.另外一點就是,小企業給你發工資的人是老板自己,換句話說,他掏的是自己口袋里的錢,自然小氣一點,這也是人之常情
另外作為企業一方,我的感覺是,以你能付出的薪水來說,不要對人才期望過高.你應該明白,勞動力也是一種商品,那么自然也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如果你自己的員工完成不了高端的任務,比如研發要求的指標太高,自己的人做不了,完全可以請外面的人做,一次一結帳,自己人力成本低,員工又不會因為完不成任務而發生不愉快.
另一方面,我覺得沒必要要求人才一定留在自己這里.合理的流動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只需要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員工的職業道德問題,人走了你工作研究的成果要留下,客戶不能帶走,提前打個招呼,把工作交接好,甚至幫助培訓一下新人.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從招聘起,員工的個人道德就要把握好,另一方面管理制度也要做好.
小公司要想留住人才,和大公司是不同的,小公司更重要的是老板本人的個人性格,是不是慷慨大方,是不是能容忍別人合理的錯誤,能否與員工同甘共苦,等等,這些還只能保證員工工作開心,另外還要給員工的發展前途一個好的規劃,總之很麻煩
0
回復
@swey
其實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一直在小公司做,也在西門子那樣的大公司做過,對比下來,小公司有很多不得人心的地方.大公司呢就上面那們仁兄說的那樣,學習的機會多,也是自己出來找工作的資本. 其實小公司少的不只是人文關懷,多得是欺騙,是小心眼,這才是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我做過幾家小公司,進去前什么條件都說得很好,只要你來加盟,公司發展了就對你有回報,其實不然,我曾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兩年,當時那公司的產品質量也不怎么的,也沒什么好的項目,后來我過去,帶了項目去,當時老板很重視,于是乎產品打開了市場,給公司帶來了利潤,結果到年終時,老板在我進公司時答應的一樣也沒對現,以種種理由推脫當初的承諾,心涼啊,接下來繼續做了一年,和老板一起訪客戶,去做支持,做了工程又做業務還得當FAE,可最后老板還當心我把他的客戶帶走,說真的,跟小公司私人老板做很累,也很無奈,最后只好離開. 小公司要留住人才,要的不只是人文關懷,更多的是老板要講誠信,要放得開,讓員工有發展空間,不要以為多給了點工資給別人,別人就得給你做牛馬.人嘛是相互的,做小老板最主要要能訂下目標,達到目標后的利潤不說全部分給員工,起碼有30%分給員工,這樣員工才會和你擰成一股繩,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員工福利和收入在增長,這樣公司才會留得住人才,公司也才能不斷關大.
同感,小公司太急功近利了,因為老板的資本不多,,,首先是客戶,其次是產品,再次是資金和人才...
0
回復
@swey
其實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一直在小公司做,也在西門子那樣的大公司做過,對比下來,小公司有很多不得人心的地方.大公司呢就上面那們仁兄說的那樣,學習的機會多,也是自己出來找工作的資本. 其實小公司少的不只是人文關懷,多得是欺騙,是小心眼,這才是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我做過幾家小公司,進去前什么條件都說得很好,只要你來加盟,公司發展了就對你有回報,其實不然,我曾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兩年,當時那公司的產品質量也不怎么的,也沒什么好的項目,后來我過去,帶了項目去,當時老板很重視,于是乎產品打開了市場,給公司帶來了利潤,結果到年終時,老板在我進公司時答應的一樣也沒對現,以種種理由推脫當初的承諾,心涼啊,接下來繼續做了一年,和老板一起訪客戶,去做支持,做了工程又做業務還得當FAE,可最后老板還當心我把他的客戶帶走,說真的,跟小公司私人老板做很累,也很無奈,最后只好離開. 小公司要留住人才,要的不只是人文關懷,更多的是老板要講誠信,要放得開,讓員工有發展空間,不要以為多給了點工資給別人,別人就得給你做牛馬.人嘛是相互的,做小老板最主要要能訂下目標,達到目標后的利潤不說全部分給員工,起碼有30%分給員工,這樣員工才會和你擰成一股繩,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員工福利和收入在增長,這樣公司才會留得住人才,公司也才能不斷關大.
所以我覺得在談合同時,一定要可持續發展,你要得太高,老板在初期會給的,等他把手騰出來有時間他會另找人的;老板如果給的太低,眼下員工會在你這立個腳,遲早要走......人才---商品,是有市場價的,談工資收入要隨行就市.
0
回復
@sarcophile
我也來說兩句首先我想作為員工,你應該明白,小企業工資沒辦法和大企業比的,小企業中,研發一個產品可能只賣出1000套,大企業可能賣出十萬套,自然,你不要期望前者能給你同樣高的薪水.這樣必然導致一種現象,就是招聘的時候老板為了拉攏人才,許下的承諾過高,而員工也期望得到很高的待遇,比如前面的仁兄,想要利潤的30%,呵呵,你一定要明白,100個小老板里面肯出這么高價錢的連5個都找不到.你想想,在大企業中,你連利潤的1%甚至千分之一都拿不到,作為自己艱苦創業的小老板,我賺的錢給你三分之一?呵呵.另外一點就是,小企業給你發工資的人是老板自己,換句話說,他掏的是自己口袋里的錢,自然小氣一點,這也是人之常情另外作為企業一方,我的感覺是,以你能付出的薪水來說,不要對人才期望過高.你應該明白,勞動力也是一種商品,那么自然也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如果你自己的員工完成不了高端的任務,比如研發要求的指標太高,自己的人做不了,完全可以請外面的人做,一次一結帳,自己人力成本低,員工又不會因為完不成任務而發生不愉快.另一方面,我覺得沒必要要求人才一定留在自己這里.合理的流動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只需要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員工的職業道德問題,人走了你工作研究的成果要留下,客戶不能帶走,提前打個招呼,把工作交接好,甚至幫助培訓一下新人.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從招聘起,員工的個人道德就要把握好,另一方面管理制度也要做好.小公司要想留住人才,和大公司是不同的,小公司更重要的是老板本人的個人性格,是不是慷慨大方,是不是能容忍別人合理的錯誤,能否與員工同甘共苦,等等,這些還只能保證員工工作開心,另外還要給員工的發展前途一個好的規劃,總之很麻煩
老板說小公司的員工你給的再多,他也不會滿足,給的再多他覺得是應該的;員工說活來啦你就玩我一個人,家族企業,家族人天天玩,外來人做事,責任重,收入還低,心情不好,氣氛很壓抑的.....我希望我們的討論要深度剖析人性的本質,滿足人性顯意識或潛意識的本質需求---.
0
回復
@sixbrother
我在臺資小公司一呆就11年,原因很簡單,因為老闆確實對人很好,工資待遇差一些我們做事心理也沒報怨的!但目前不一樣了,老闆請了幾個臺灣人,其中一半臺干就亂搞,說什麼都是對的,你必須聽他的.....唉,現在我做事怎麼也提不起勁來,想留想走下不了決定!
我們出來打工,固然是為了金錢,為了生活.我們不管在大企業或是小企業做,其實金錢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我想應該是企業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吧.假如有一個企業給你很高的工資,但整天把你當牛當馬的一樣來使喚,你愿意做嗎?假如有一個企業給你的工資不高,但老板把你當兄弟一樣來對待,你愿意做嗎?我想,我會選擇后者.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