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教大蝦們 電子負載中CR,CP,CC模式的區別?(不要說什么恒壓,恒流等等的區別,地球人應該都知道)
2:測試容性負載時,為什么要使用CR模式?CR模式和CC模式哪一種教嚴格?
求指教!
1:請教大蝦們 電子負載中CR,CP,CC模式的區別?(不要說什么恒壓,恒流等等的區別,地球人應該都知道)
2:測試容性負載時,為什么要使用CR模式?CR模式和CC模式哪一種教嚴格?
求指教!
這幾個圖相當有用。但是對于容性負載的回答,我想,這不是樓主所要的答案。
樓主并非要用這幾種模式來模擬容性負載。Rory_DG理解的測試拓撲是:電源(適配器)DC輸出————DC Load。
樓主的測試拓撲應該是:
電源(適配器)DC輸出——電容(能加多少,就是容性負載的值)——DC Load。至于這里DC Load應該選擇什么模式呢?這才是樓主想問的。
先說一下大家都知道的:不同的模式,尤其是我們常用的恒壓輸出電源,一般多選擇DC Load的CC模式或CR模式來做負載,調試測試過程中經常直接用CC模式,因為直觀,要多少A就多少A,省去選擇CR模式的換算。
但這兩個模式下,拉電流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如Rory_DG所提供的圖可見。這對容性負載,即所能帶的電容量是有影響的,影響非常大,那到底測試容性負載應該使用哪種模式呢?
光說無益, 實測一下。取9VDC0.6A電源適配器為例,輸入90Vac,使用Chroma6314。抱歉,不方面上圖,只能說了。
一、測試拓撲“電源(適配器)DC輸出————DC Load。”下不同模式時的輸出電壓和電流。
1、CCH模式時,輸出電壓爬升時間為13.77ms;輸出電流基本不需要爬升時間,直接直線飆升至最大值928mA,然后再很快回到0.6A,這也就是CC模式了。
2、CCL模式時,輸出電壓爬升時間為10.37ms;一開始的2.48ms內,電流最大值180mA,均值持續為90mA,電壓則由0V上升至4.04V;2.48ms后,電流突變為最大值748mA,均值持續為600mA左右。
3、 CR模式時,輸出電壓爬升時間為7.109ms;電流基本隨電壓的斜率上升。
二、測試拓撲“電源(適配器)DC輸出——并聯電容(2200uF)——DC Load”下不同模式時的輸出電壓和電流。
1、CCL、CCH模式時,輸出電壓爬升時間都為51ms左右;電流直接上升至840mA,均值持續為800mA,10ms后,再上升至均值900mA,直到輸出電壓正常才恢復正常輸出電流。
2、CR模式時,輸出電壓爬升時間都為35.76ms左右;電流一開始就突升至最大值940mA,然后均值800mA持續到電壓正常為止。
好,以上可以看到:輸出電壓爬升時間在每個模式下都不同,不帶電容時的爬升時間,CCH>CCL>CR。帶電容時的爬升時間,CCH=CCL
對比爬升時間有什么用?很多芯片在啟動開始的一小段時間內,可能100ms以內,是沒有檢測輸出電流及電壓的,我們稱為“軟啟動”時間,過了這個時間,檢測才開始,這時如果發現電壓還未上升至額定輸出值,那么就有可能進入保護狀態;當然也有檢測輸出電流的。
以上可見,加電容會使輸出電壓爬升時間延長,CCH和CCL模式也會延長爬升時間,所以CC模式相對CR模式在測試容性負載時,要求更加嚴苛。換句話說,如果CC模式下的容性負載都能達到要求,那么CR模式下絕對OK,反之則不然。
針對樓主的問題,回答:一般選擇CR模式,因為這種得到的容性負載值更準確,CC模式其實相當于預疊加了一部分容性負載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