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露寒人遠 2004-1-30
諸位,咱當電子工程師也是十余年了,不算有出息,環顧四周,也沒有看見幾個有出息的!回顧工程師生涯,感慨萬千,愿意講幾句掏心窩子的話,也算給咱們師弟師妹們提個醒,希望他們比咱們強!
1. 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絕大部分人并不指望成為什么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潤一些,爽一些.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了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從長遠看,這點錢根本不算什么,當你對一個行業有那么幾年的體會,以后錢根本不是問題.頻繁地動蕩不是上策,最后你對哪個行業都沒有摸透,永遠是新手!
2. 可以做技術,切不可沉湎于技術.千萬不可一門心思鉆研技術!給自己很大壓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這上面,那么注定你將成為孔乙己一類的人物!適可而止為之,因為技術只不過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還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愿意到老還是個工程師!
3. 不要去做技術高手,只去做綜合素質高手!在企業里混,我們時常瞧不起某人,說他“什么都不懂,憑啥拿那么多錢,憑啥升官!”這是普遍的典型的工程師的迂腐之言.8051很牛嗎?人家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沒有的本事.你想想,老板搞經營那么多年,難道見識不如你這個新兵?人家或許善于管理,善于領會老板意圖,善于部門協調等等.因此務必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親和力,察言觀色能力,攻關能力等,要成為綜合素質的高手,則前途無量,否則只能躲在角落看示波器!技術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從古到今,美國日本,一律如此!
4. 多交社會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要只和工程師交往,認為有共同語言,其實更重要的是和其他類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當老板或高層管理,那么你整日面對的就是這些人.了解他們的經歷,思維習慣,愛好,學習他們處理問題的模式,了解社會各個角落的現象和問題,這是以后發展的巨大的本錢,沒有這些以后就會笨手笨腳,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難,交不少學費,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5. 知識涉獵不一定專,但一定要廣!多看看其他方面的書,金融,財會,進出口,稅務,法律等等,為以后做一些積累,以后的用處會更大!會少交許多學費!!
6. 抓住時機向技術管理或市場銷售方面的轉變!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開發,適當時候要轉變為管理或銷售,前途會更大,以前搞技術也沒有白搞,以后還用得著.搞管理可以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搞銷售可以培養自己的市場概念和思維,同時為自己以后發展積累龐大的人脈!應該說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7. 逐漸克服自己的心里弱點和性格缺陷!多疑,敏感,天真(貶義,并不可愛),猶豫不決,膽怯,多慮,臉皮太薄,心不夠黑,教條式思維...這些工程師普遍存在的性格弱點必須改變!很難嗎?只在床上想一想當然不可能,去幫朋友守一個月地攤,包準有效果,去實踐,而不要只想!不克服這些缺點,一切不可能,甚至連項目經理都當不好--盡管你可能技術不錯!
8. 工作的同時要為以后做準備!建立自己的工作環境!及早為自己配置一個工作環境,裝備電腦,示波器(可以買個二手的),仿真器,編程器等,業余可以接點活,一方面接觸市場,培養市場感覺,同時也積累資金,更重要的是準備自己的產品,咱搞技術的沒有錢,只有技術,技術的代表不是學歷和證書,而是產品,拿出象樣的產品,就可技術轉讓或與人合作搞企業!先把東西準備好,等待機會,否則,有了機會也抓不住!
9. 要學會善于推銷自己!不僅要能干,還要能說,能寫,善于利用一切機會推銷自己,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要創造條件讓別人了解自己,不然老板怎么知道你能干?外面的投資人怎么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銷出去,機會自然會來找你!搞個個人主頁是個好注意!!特別是培養自己在行業的名氣,有了名氣,高薪機會自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機會...
10. 該出手時便出手!永遠不可能有100%把握!!!條件差不多就要大膽去干,去闖出自己的事業,不要猶豫,不要彷徨,干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為下一次沖擊積累了經驗,不干永遠沒出息,而且要干成必然要經歷失敗.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給年輕工程師十大忠告---后話 發布時間:2003-02-24 作者: 露寒人遠
筆者去年寫過一篇〈給年輕工程師十大忠告〉的文章,先后發表在21IC、老古論壇和網易等處.本是隨意感觸之筆,不料卻引起轟動,議論紛紛,迄今已經在2600多個站點轉載,瀏覽者不下百萬之眾.其中轉載者竟然寫出“一個美國老工程師的心里話--給年輕工程師的十大忠告”云云,讓人覺得很有意思,咱這土包子不曾去過美利堅合眾國,很崇敬人家的先進技術,只是對那些去國外洗過幾年盤子,伺候洋人,回來卻在鄉親們面前擺譜充大爺的人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狐假洋威)!也仔細瀏覽過很多讀者反饋的意見和看法,大多數表示贊同,也有一些人表示了不同意見.這里針對大家的一些看法,作出一些回應,表示對大家的謝意(鞠躬!).
筆者技術出身,技術上沒啥造就,也正應了一些讀者說的,三十好幾歲還沒啥成績就該考慮考慮了.十余年的工程師生涯,先后一起喝酒、共事的工程師不下千人,高手也遇到不少,對他們的所思所想了解比較深刻,再加上自己漂泊打工的漫長坎坷經歷,感觸頗多,方成彼文,希望能對咱師弟師妹有所幫助.
我在前文中說得很明白,絕大多數人并不指望成為教授、院士!實際上也不可能!大多數工程師在企業工作,完全是商業運營,誰舍得花大把銀子給你裝備先進測試設備,送你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為你準備齊全的國內外專業期刊雜志,有耐心等你一兩年出成果?筆者曾經被迫只用一臺指針式三用表做尋呼臺的編碼器,累得吐血,你想能保證技術指標嗎?你再看看國外大公司工程師的工作環境,你就知道自己有沒有希望!當然你很努力,難道別人就不努力啦?
在科研院所特別是軍工單位當然條件好很多,國家也舍得花錢.本人畢業初期曾經在某大型軍工研究所工作,當時就有500MHZ的四通道數字示波器,還帶微型打印機,可出來之后在臺灣人、香港人那里都再也沒有碰見,更別說從玉米地走出來的私營土老板了.可惜目前的管理體制太差,嚴重制約技術進步,任人唯親,裙帶關系,人浮于事,條條框框......有點新思維的人不是被打擊就是被晾起來,有點本事的都跑了,相信很多人對此有體會,我也遇到很多從這些地方出來的工程師,我的一位師兄在內地某軍工研究所工作,苦熬十幾年,參加過多項部級大項目的開發,單片機開發頗有一些名氣,最近來信說要下海來深圳打工,單位一房改,多年的積蓄翻了個底朝天,女兒的學費沒著落,心寒了,走了!
當然,如果你以搞技術為樂趣,而不在意其他,那另當別論!總之,對大多數人而言,正確的心態是把技術看成養家糊口的飯碗,我經常給我這里的工程師講:不要以為我們比門口釘鞋的張大爺高尚,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靠手藝吃飯而已!實際上他的綜合素質并不比我們低,而且在很多方面要向他學習(工程師的性格缺陷在前文已經敘述).
再者,大家不是廟里的和尚,女朋友,家庭,小孩,孝敬父母.....這些都是你需要考慮的,否則,萬分之一,你幸運地成了專家,卻眾叛親離值得嗎?我這里有幾個工程師(有一位還曾是大學講師,堪稱軟件高手)女朋友、老婆跟人跑了,傷心欲絕,為啥,都是銀子惹得禍.
有人說,社會總得有工程師吧,不然......沒錯!多數工程師最終還是工程師,即使他不愿意,沒辦法,總不能跟自己的肚子過不去吧!干這個總算有小小體面,總算能裹腹,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發達!收起自己的理想,把自己算進門口賣荔枝的小姑娘一伙人,老老實實,過過日子,也不失為一種活法.別老有想頭,自尊.老板可以道貌岸然地請你吃飯卡拉OK,奉承你幾句,別飄飄然,骨子里就是把你和她們看成一類人,鄙視得很呢!筆者混到研發經理,總工的位置上都身同感受,更何況咱們這些還在埋頭焊電路板的師弟師妹.
既然大多數人還是得搞技術,說這么多有什么用?其實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筆者有兩點用意:一是師弟師妹們剛踏入行業,可塑性很強,或許能對他們有一些啟發,能少走一些彎路,就很開心了.二是筆者的一些感觸,不吐不快.老工程師中毒比較深,需要下重藥才行.我正考慮給自己來一劑哩!
最后,為了避免人家把我這土生土長的純種大陸工程師再搞成洋鬼子或假洋鬼子,讓人心里不爽,干脆就署個名吧.秦風 電子郵件:demoway@sina.com
來 源: C51論壇
給年輕工程師的十大忠告!(轉貼)
全部回復(25)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本文摘自21ic 工程師怎樣修煉成為“高手”
本人做過技術開發工作多年,從焊電路板的小工程師逐漸做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現在做到總工程師,作為工程師有親身的感受,作為研發主管,對工程師的性格、心理和知識結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補充完善.
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喜歡新生事物,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以鉆研為樂趣.那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僅僅把工作當作飯碗的人連熟手都成不了,更何況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尋思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
做事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全面.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馬虎,否則問題多多,后患無窮.甚至給生產、產品品質造成重大影響,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馬虎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可能當當助手,哪個上司敢把項目交給一個馬大哈?改,難吶,本性難移!趁早找個理由炒他魷魚!
模擬、數字,高頻、低頻,軟件、硬件,模具、結構,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寫產品使用手冊、工藝指導書等等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專業水準)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企業中的工程師不是研究學問,也沒指望成為科學家,是為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因此,全面的知識架構對于迅速完成產品開發任務非常重要,復合型人才更為難得.既然是高手,當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否則,難以獨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沒有全面的知識,要上升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層面是不可能的.企業中的工程師必須時刻關注成本、生產工藝、用戶需求、測試環境、采購渠道、配套廠家工藝水平等等許多方面,一點不慎后續問題就冒出來了.你的設計再好,工藝性差,車間生產裝配調試困難,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或者配套廠家工藝水平達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購困難,經常影響按期交貨也同樣對企業不利.時刻提醒自己,產品是賺錢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張揚要服從這一大前提.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學歷高,某方面技術精深,但對企業運作、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物流管理、行銷模式、市場調查、用戶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點DSP皮毛就以為可以天下無敵,謙虛地深入基層,熟悉一切,虛心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才有大為!
思路開闊,能從市場、用戶和生產工藝角度考慮產品開發.唯技術至上的人,思路狹隘,即使聰明過人,只能扮演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小角色.企業的唯一目標是賺錢,能賺錢就是好產品,不能賺錢就等于零.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學開發的產品填補了多少多少空白,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卻總賺不到錢,最后落滿灰塵.企業的工程師,務必堅持市場第一,用戶至上的開發思路,你的工作僅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工藝性好的、品質穩定的,最關鍵是滿足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憑想象發揮,自以為是,要知道,用戶永遠是對的,你不能讓他們服從你的思路,你每天窩在實驗室,對市場又了解多少?,對消費心理又知道多少,別自以為聰明,道聽途說幾句話就輕易下結論!
現實、靈活的開發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產品開發是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國家撥款的基礎理論研究.樹立市場化的研發策略是高手必備的素質!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趕美的世界級產品,你現在的實驗條件、項目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資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憑什么搞出世界級的東西?家電巨頭投下數億元開發手機,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機的核心技術還是人家的.你做過的電路、編寫過的程序千萬人做過,你只不過東拼西湊地組合出了一個東西而已,必須要清醒地、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層面.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開發、研究,大膽地借鑒國外的東西,絕大多數產品人家早已經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塊,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去搞開發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別人的產品經過現場用戶的使用,許多隱患已經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產品也會從用戶哪里反饋回來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別人的產品,即可消除許多缺陷點.同時,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搶先一步推向市場,絕對是上策.當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要注意,仔細看看相關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體會一下總還是有辦法的!
這里要一再強調,我所指的是“企業里受歡迎的高手!”不是科學院里的專家,不是陳景潤!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業里的高手,不僅僅要了解技術、工藝以及生產方面的知識,團隊意識,管理才能,協調溝通能力,系統規劃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是高手的綜合素質的體現.
特別對畢業2-4年的年輕工程師提個醒,要清楚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要以為做過2-3個項目就飄飄然,人家也是那樣過來的!其實還差得遠!等到了二十七、八歲,你會逐漸明白的.學海無涯,除過極個別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長短,謙虛謹慎,心態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總那么浮躁,狂妄,藐視他人,將導致團隊合作困難,同事關系緊張,項目的進展必然不順利,從而延長成為高手的時間,單純從技術來看,不過在某個狹小領域有小小心得而已,距離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高手還有八年抗戰的歷程.一般來講,畢業5-6年,技術初步達到全面成熟(那些得過且過的人,二十年也成熟不了,現在幾十歲來應聘的人也不少,水平還是馬馬乎乎),再逐漸吸收管理知識、市場知識等其他企業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歲左右基本圓滿已經非常不簡單了!時刻要有謙和的心態,是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必須條件.
本人做過技術開發工作多年,從焊電路板的小工程師逐漸做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現在做到總工程師,作為工程師有親身的感受,作為研發主管,對工程師的性格、心理和知識結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補充完善.
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喜歡新生事物,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以鉆研為樂趣.那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僅僅把工作當作飯碗的人連熟手都成不了,更何況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尋思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
做事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全面.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馬虎,否則問題多多,后患無窮.甚至給生產、產品品質造成重大影響,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馬虎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可能當當助手,哪個上司敢把項目交給一個馬大哈?改,難吶,本性難移!趁早找個理由炒他魷魚!
模擬、數字,高頻、低頻,軟件、硬件,模具、結構,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寫產品使用手冊、工藝指導書等等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專業水準)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企業中的工程師不是研究學問,也沒指望成為科學家,是為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因此,全面的知識架構對于迅速完成產品開發任務非常重要,復合型人才更為難得.既然是高手,當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否則,難以獨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沒有全面的知識,要上升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層面是不可能的.企業中的工程師必須時刻關注成本、生產工藝、用戶需求、測試環境、采購渠道、配套廠家工藝水平等等許多方面,一點不慎后續問題就冒出來了.你的設計再好,工藝性差,車間生產裝配調試困難,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或者配套廠家工藝水平達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購困難,經常影響按期交貨也同樣對企業不利.時刻提醒自己,產品是賺錢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張揚要服從這一大前提.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學歷高,某方面技術精深,但對企業運作、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物流管理、行銷模式、市場調查、用戶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點DSP皮毛就以為可以天下無敵,謙虛地深入基層,熟悉一切,虛心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才有大為!
思路開闊,能從市場、用戶和生產工藝角度考慮產品開發.唯技術至上的人,思路狹隘,即使聰明過人,只能扮演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小角色.企業的唯一目標是賺錢,能賺錢就是好產品,不能賺錢就等于零.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學開發的產品填補了多少多少空白,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卻總賺不到錢,最后落滿灰塵.企業的工程師,務必堅持市場第一,用戶至上的開發思路,你的工作僅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工藝性好的、品質穩定的,最關鍵是滿足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憑想象發揮,自以為是,要知道,用戶永遠是對的,你不能讓他們服從你的思路,你每天窩在實驗室,對市場又了解多少?,對消費心理又知道多少,別自以為聰明,道聽途說幾句話就輕易下結論!
現實、靈活的開發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產品開發是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國家撥款的基礎理論研究.樹立市場化的研發策略是高手必備的素質!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趕美的世界級產品,你現在的實驗條件、項目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資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憑什么搞出世界級的東西?家電巨頭投下數億元開發手機,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機的核心技術還是人家的.你做過的電路、編寫過的程序千萬人做過,你只不過東拼西湊地組合出了一個東西而已,必須要清醒地、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層面.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開發、研究,大膽地借鑒國外的東西,絕大多數產品人家早已經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塊,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去搞開發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別人的產品經過現場用戶的使用,許多隱患已經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產品也會從用戶哪里反饋回來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別人的產品,即可消除許多缺陷點.同時,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搶先一步推向市場,絕對是上策.當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要注意,仔細看看相關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體會一下總還是有辦法的!
這里要一再強調,我所指的是“企業里受歡迎的高手!”不是科學院里的專家,不是陳景潤!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業里的高手,不僅僅要了解技術、工藝以及生產方面的知識,團隊意識,管理才能,協調溝通能力,系統規劃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是高手的綜合素質的體現.
特別對畢業2-4年的年輕工程師提個醒,要清楚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要以為做過2-3個項目就飄飄然,人家也是那樣過來的!其實還差得遠!等到了二十七、八歲,你會逐漸明白的.學海無涯,除過極個別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長短,謙虛謹慎,心態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總那么浮躁,狂妄,藐視他人,將導致團隊合作困難,同事關系緊張,項目的進展必然不順利,從而延長成為高手的時間,單純從技術來看,不過在某個狹小領域有小小心得而已,距離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高手還有八年抗戰的歷程.一般來講,畢業5-6年,技術初步達到全面成熟(那些得過且過的人,二十年也成熟不了,現在幾十歲來應聘的人也不少,水平還是馬馬乎乎),再逐漸吸收管理知識、市場知識等其他企業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歲左右基本圓滿已經非常不簡單了!時刻要有謙和的心態,是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必須條件.
0
回復
@麗晶電子
本文摘自21ic 工程師怎樣修煉成為“高手”本人做過技術開發工作多年,從焊電路板的小工程師逐漸做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現在做到總工程師,作為工程師有親身的感受,作為研發主管,對工程師的性格、心理和知識結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補充完善.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喜歡新生事物,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以鉆研為樂趣.那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僅僅把工作當作飯碗的人連熟手都成不了,更何況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尋思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做事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全面.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馬虎,否則問題多多,后患無窮.甚至給生產、產品品質造成重大影響,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馬虎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可能當當助手,哪個上司敢把項目交給一個馬大哈?改,難吶,本性難移!趁早找個理由炒他魷魚!模擬、數字,高頻、低頻,軟件、硬件,模具、結構,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寫產品使用手冊、工藝指導書等等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專業水準)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企業中的工程師不是研究學問,也沒指望成為科學家,是為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因此,全面的知識架構對于迅速完成產品開發任務非常重要,復合型人才更為難得.既然是高手,當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否則,難以獨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沒有全面的知識,要上升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層面是不可能的.企業中的工程師必須時刻關注成本、生產工藝、用戶需求、測試環境、采購渠道、配套廠家工藝水平等等許多方面,一點不慎后續問題就冒出來了.你的設計再好,工藝性差,車間生產裝配調試困難,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或者配套廠家工藝水平達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購困難,經常影響按期交貨也同樣對企業不利.時刻提醒自己,產品是賺錢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張揚要服從這一大前提.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學歷高,某方面技術精深,但對企業運作、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物流管理、行銷模式、市場調查、用戶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點DSP皮毛就以為可以天下無敵,謙虛地深入基層,熟悉一切,虛心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才有大為!思路開闊,能從市場、用戶和生產工藝角度考慮產品開發.唯技術至上的人,思路狹隘,即使聰明過人,只能扮演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小角色.企業的唯一目標是賺錢,能賺錢就是好產品,不能賺錢就等于零.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學開發的產品填補了多少多少空白,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卻總賺不到錢,最后落滿灰塵.企業的工程師,務必堅持市場第一,用戶至上的開發思路,你的工作僅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工藝性好的、品質穩定的,最關鍵是滿足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憑想象發揮,自以為是,要知道,用戶永遠是對的,你不能讓他們服從你的思路,你每天窩在實驗室,對市場又了解多少?,對消費心理又知道多少,別自以為聰明,道聽途說幾句話就輕易下結論!現實、靈活的開發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產品開發是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國家撥款的基礎理論研究.樹立市場化的研發策略是高手必備的素質!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趕美的世界級產品,你現在的實驗條件、項目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資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憑什么搞出世界級的東西?家電巨頭投下數億元開發手機,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機的核心技術還是人家的.你做過的電路、編寫過的程序千萬人做過,你只不過東拼西湊地組合出了一個東西而已,必須要清醒地、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層面.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開發、研究,大膽地借鑒國外的東西,絕大多數產品人家早已經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塊,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去搞開發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別人的產品經過現場用戶的使用,許多隱患已經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產品也會從用戶哪里反饋回來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別人的產品,即可消除許多缺陷點.同時,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搶先一步推向市場,絕對是上策.當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要注意,仔細看看相關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體會一下總還是有辦法的!這里要一再強調,我所指的是“企業里受歡迎的高手!”不是科學院里的專家,不是陳景潤!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業里的高手,不僅僅要了解技術、工藝以及生產方面的知識,團隊意識,管理才能,協調溝通能力,系統規劃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是高手的綜合素質的體現.特別對畢業2-4年的年輕工程師提個醒,要清楚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要以為做過2-3個項目就飄飄然,人家也是那樣過來的!其實還差得遠!等到了二十七、八歲,你會逐漸明白的.學海無涯,除過極個別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長短,謙虛謹慎,心態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總那么浮躁,狂妄,藐視他人,將導致團隊合作困難,同事關系緊張,項目的進展必然不順利,從而延長成為高手的時間,單純從技術來看,不過在某個狹小領域有小小心得而已,距離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高手還有八年抗戰的歷程.一般來講,畢業5-6年,技術初步達到全面成熟(那些得過且過的人,二十年也成熟不了,現在幾十歲來應聘的人也不少,水平還是馬馬乎乎),再逐漸吸收管理知識、市場知識等其他企業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歲左右基本圓滿已經非常不簡單了!時刻要有謙和的心態,是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必須條件.
好像是個老板在教訓人.
0
回復
@麗晶電子
本文摘自21ic 工程師怎樣修煉成為“高手”本人做過技術開發工作多年,從焊電路板的小工程師逐漸做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現在做到總工程師,作為工程師有親身的感受,作為研發主管,對工程師的性格、心理和知識結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補充完善.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喜歡新生事物,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以鉆研為樂趣.那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僅僅把工作當作飯碗的人連熟手都成不了,更何況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尋思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做事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全面.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馬虎,否則問題多多,后患無窮.甚至給生產、產品品質造成重大影響,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馬虎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可能當當助手,哪個上司敢把項目交給一個馬大哈?改,難吶,本性難移!趁早找個理由炒他魷魚!模擬、數字,高頻、低頻,軟件、硬件,模具、結構,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寫產品使用手冊、工藝指導書等等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專業水準)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企業中的工程師不是研究學問,也沒指望成為科學家,是為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因此,全面的知識架構對于迅速完成產品開發任務非常重要,復合型人才更為難得.既然是高手,當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否則,難以獨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沒有全面的知識,要上升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層面是不可能的.企業中的工程師必須時刻關注成本、生產工藝、用戶需求、測試環境、采購渠道、配套廠家工藝水平等等許多方面,一點不慎后續問題就冒出來了.你的設計再好,工藝性差,車間生產裝配調試困難,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或者配套廠家工藝水平達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購困難,經常影響按期交貨也同樣對企業不利.時刻提醒自己,產品是賺錢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張揚要服從這一大前提.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學歷高,某方面技術精深,但對企業運作、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物流管理、行銷模式、市場調查、用戶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點DSP皮毛就以為可以天下無敵,謙虛地深入基層,熟悉一切,虛心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才有大為!思路開闊,能從市場、用戶和生產工藝角度考慮產品開發.唯技術至上的人,思路狹隘,即使聰明過人,只能扮演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小角色.企業的唯一目標是賺錢,能賺錢就是好產品,不能賺錢就等于零.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學開發的產品填補了多少多少空白,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卻總賺不到錢,最后落滿灰塵.企業的工程師,務必堅持市場第一,用戶至上的開發思路,你的工作僅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工藝性好的、品質穩定的,最關鍵是滿足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憑想象發揮,自以為是,要知道,用戶永遠是對的,你不能讓他們服從你的思路,你每天窩在實驗室,對市場又了解多少?,對消費心理又知道多少,別自以為聰明,道聽途說幾句話就輕易下結論!現實、靈活的開發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產品開發是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國家撥款的基礎理論研究.樹立市場化的研發策略是高手必備的素質!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趕美的世界級產品,你現在的實驗條件、項目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資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憑什么搞出世界級的東西?家電巨頭投下數億元開發手機,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機的核心技術還是人家的.你做過的電路、編寫過的程序千萬人做過,你只不過東拼西湊地組合出了一個東西而已,必須要清醒地、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層面.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開發、研究,大膽地借鑒國外的東西,絕大多數產品人家早已經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塊,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去搞開發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別人的產品經過現場用戶的使用,許多隱患已經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產品也會從用戶哪里反饋回來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別人的產品,即可消除許多缺陷點.同時,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搶先一步推向市場,絕對是上策.當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要注意,仔細看看相關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體會一下總還是有辦法的!這里要一再強調,我所指的是“企業里受歡迎的高手!”不是科學院里的專家,不是陳景潤!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業里的高手,不僅僅要了解技術、工藝以及生產方面的知識,團隊意識,管理才能,協調溝通能力,系統規劃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是高手的綜合素質的體現.特別對畢業2-4年的年輕工程師提個醒,要清楚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要以為做過2-3個項目就飄飄然,人家也是那樣過來的!其實還差得遠!等到了二十七、八歲,你會逐漸明白的.學海無涯,除過極個別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長短,謙虛謹慎,心態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總那么浮躁,狂妄,藐視他人,將導致團隊合作困難,同事關系緊張,項目的進展必然不順利,從而延長成為高手的時間,單純從技術來看,不過在某個狹小領域有小小心得而已,距離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高手還有八年抗戰的歷程.一般來講,畢業5-6年,技術初步達到全面成熟(那些得過且過的人,二十年也成熟不了,現在幾十歲來應聘的人也不少,水平還是馬馬乎乎),再逐漸吸收管理知識、市場知識等其他企業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歲左右基本圓滿已經非常不簡單了!時刻要有謙和的心態,是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必須條件.
說的好,收了
0
回復
@麗晶電子
本文摘自21ic 工程師怎樣修煉成為“高手”本人做過技術開發工作多年,從焊電路板的小工程師逐漸做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現在做到總工程師,作為工程師有親身的感受,作為研發主管,對工程師的性格、心理和知識結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補充完善.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喜歡新生事物,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以鉆研為樂趣.那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僅僅把工作當作飯碗的人連熟手都成不了,更何況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尋思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做事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全面.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馬虎,否則問題多多,后患無窮.甚至給生產、產品品質造成重大影響,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馬虎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可能當當助手,哪個上司敢把項目交給一個馬大哈?改,難吶,本性難移!趁早找個理由炒他魷魚!模擬、數字,高頻、低頻,軟件、硬件,模具、結構,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寫產品使用手冊、工藝指導書等等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專業水準)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企業中的工程師不是研究學問,也沒指望成為科學家,是為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因此,全面的知識架構對于迅速完成產品開發任務非常重要,復合型人才更為難得.既然是高手,當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否則,難以獨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沒有全面的知識,要上升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層面是不可能的.企業中的工程師必須時刻關注成本、生產工藝、用戶需求、測試環境、采購渠道、配套廠家工藝水平等等許多方面,一點不慎后續問題就冒出來了.你的設計再好,工藝性差,車間生產裝配調試困難,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或者配套廠家工藝水平達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購困難,經常影響按期交貨也同樣對企業不利.時刻提醒自己,產品是賺錢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張揚要服從這一大前提.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學歷高,某方面技術精深,但對企業運作、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物流管理、行銷模式、市場調查、用戶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點DSP皮毛就以為可以天下無敵,謙虛地深入基層,熟悉一切,虛心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才有大為!思路開闊,能從市場、用戶和生產工藝角度考慮產品開發.唯技術至上的人,思路狹隘,即使聰明過人,只能扮演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小角色.企業的唯一目標是賺錢,能賺錢就是好產品,不能賺錢就等于零.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學開發的產品填補了多少多少空白,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卻總賺不到錢,最后落滿灰塵.企業的工程師,務必堅持市場第一,用戶至上的開發思路,你的工作僅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工藝性好的、品質穩定的,最關鍵是滿足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憑想象發揮,自以為是,要知道,用戶永遠是對的,你不能讓他們服從你的思路,你每天窩在實驗室,對市場又了解多少?,對消費心理又知道多少,別自以為聰明,道聽途說幾句話就輕易下結論!現實、靈活的開發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產品開發是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國家撥款的基礎理論研究.樹立市場化的研發策略是高手必備的素質!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趕美的世界級產品,你現在的實驗條件、項目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資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憑什么搞出世界級的東西?家電巨頭投下數億元開發手機,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機的核心技術還是人家的.你做過的電路、編寫過的程序千萬人做過,你只不過東拼西湊地組合出了一個東西而已,必須要清醒地、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層面.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開發、研究,大膽地借鑒國外的東西,絕大多數產品人家早已經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塊,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去搞開發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別人的產品經過現場用戶的使用,許多隱患已經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產品也會從用戶哪里反饋回來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別人的產品,即可消除許多缺陷點.同時,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搶先一步推向市場,絕對是上策.當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要注意,仔細看看相關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體會一下總還是有辦法的!這里要一再強調,我所指的是“企業里受歡迎的高手!”不是科學院里的專家,不是陳景潤!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業里的高手,不僅僅要了解技術、工藝以及生產方面的知識,團隊意識,管理才能,協調溝通能力,系統規劃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是高手的綜合素質的體現.特別對畢業2-4年的年輕工程師提個醒,要清楚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要以為做過2-3個項目就飄飄然,人家也是那樣過來的!其實還差得遠!等到了二十七、八歲,你會逐漸明白的.學海無涯,除過極個別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長短,謙虛謹慎,心態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總那么浮躁,狂妄,藐視他人,將導致團隊合作困難,同事關系緊張,項目的進展必然不順利,從而延長成為高手的時間,單純從技術來看,不過在某個狹小領域有小小心得而已,距離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高手還有八年抗戰的歷程.一般來講,畢業5-6年,技術初步達到全面成熟(那些得過且過的人,二十年也成熟不了,現在幾十歲來應聘的人也不少,水平還是馬馬乎乎),再逐漸吸收管理知識、市場知識等其他企業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歲左右基本圓滿已經非常不簡單了!時刻要有謙和的心態,是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必須條件.
ding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