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電源設計經驗之談---原創貼,歡迎指正
(一): 頻率
1.閱讀所用IC的PDF,最大限頻和最少限頻是多少,最大輸出功率的時候不能
超過最大上限,否則電源工作在不穩定狀態,什么波形雜亂,什么波形不規則抖動這些可能跟這個有關系,特別是上限,而且要留一點量。
2.頻率和MOS發熱量成正比,特別是工作在DCM和CCM模式的MOS,一般如果想要MOS發熱量少點,會把Vor設計得比較高如130-150V,這
種情況最好用CRM模式,否則MOS的發熱讓你很難接受。DCM模式個人認為還是用在小功率50W以下。CCM模式則用在110V的電源比較
好。
(
(二): 電感量與氣隙
1.拋開計算公式,只談經驗,為什么電感量和氣隙一起說?因為90%做電源的人都拿不到磁芯的資料,在網上下載的資料要么按電感量來說,氣隙和跟實際計算不一樣,按氣隙則電感量不一樣。
2.氣隙,跟電感量相輔相成,在同一個匝數來說,氣隙少,電感量大,磁芯容易飽和,這是不允許發生的。氣隙大,電感量少,則漏磁大,變壓器發熱嚴重,峰值電流大,MOS發熱嚴重,這會導致整個電路的效率變得很差。所以我們要折中了,匝數確定了,“在沒有飽和的情況下”,取0.4-1mm(我一般做120W以下的反激),這樣連變壓器電感量都不用算了,不過變壓器樣品回來了還要微調電感量,也就是說氣隙,讓電源工作效率更高更穩定。還得說明一下,磁芯磁路長度應該跟氣隙大小沒什么關系,因為磁路長的磁芯,一般為了繞平一層,初級圈數都較多,變壓器的磁通量就是△B小了,彌補了變壓器飽和的問題,所以一樣的EE19(同一截面積),為什么加長版的功率可以做高點就是這個原因。
(三): 圈數
1.圈數就是匝數,這里有初級匝數、次級匝數、輔助匝數和匝比這幾個詞,這里我只說初級匝數,因為知道初級匝數和確定了Vor,其它的匝數全部可以算出來。確定VOR就確定了最大占空比.
2.初級匝數計算。。。很遺憾!不能告訴你,公式我忘了。按頻率和電感量的經驗來說EE13(120-160T)、EE16(120-140T)、EFD20(80-120T)、EFD25(70-100T)、PQ2620(26-36T)、PQ3220(24-32T)。
3.在同一磁芯,同一氣隙大小的情況下:匝數多,△B小,功率可以做大點。相反匝數少,△B大,功率做得比較少,磁芯容易飽和。(“在沒有飽和的情況下”)
(四): 繞法與線徑
1.不談EMC,只對穩定性而談。按照繞法可以分為常用的以下三種:
順繞:初級--次級--輔助 順繞漏感大,VOR的尖峰高,耦合不好。適合7W以下。
夾層:分三種1:(初級--次級--初級--輔助) 、2:(次級--初級--次級--輔助)次級并聯、
3:(次級--初級--次級--輔助)次級串聯。夾層繞法相對順繞來說其它都很好,就是匝
間電容比較大,傳導會差一點。其中2適合次級低電壓大電流輸出,3則相反。
2.線徑的選取,會與骨架的線槽寬度有關系,良好的變壓器設計應該每組線都剛好滿
一層,這樣的繞法變壓器漏可以做到2-5%,但漏感還跟變壓器的匝比有關系,低
出低電壓大電流的漏感都會偏大。匝數少,同一功率下線徑可以小點沒關系,如
80W的電源初級用0.25*2--24T,一點問題都沒。
(五): 變壓器飽和:電感量,氣隙,圈數截中選取,這點就不用談了。
吳工 QQ:6259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