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和電子
權且用“中醫和電子”作為本文的題目,目的是為了吸引眼球。其真正的內容是:計算機中醫切脈診斷系統。
中醫切脈,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各位醫生的水平不同,診斷的結果也往往有所差異,容易出現誤診。且切脈不僅需要言傳,還需要身教,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不易掌握。
在計算機和電子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能否借助計算機和電子技術來完成這一高難度工作呢?我想應該可以。
現在市面上有廠家生產腕式電子血壓計,其傳感器所感知信號的位置正是中醫的脈位。
切脈,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獲得脈相的九個波形。
現在,中醫普遍遵循扁鵲的寸口脈法,切寸口。切寸口有九層。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每部各以浮、中、沉(輕、中、重)三種指力按脈,切出九個層面的脈象。
如果設計出一個脈相壓力傳感器,將檢測到的九個波形輸入計算機,則在計算機顯示器上觀察脈相,可能比醫生的手指的感觸要直觀準確。
如果在計算機內部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脈相數據庫、藥方數據庫,由計算機檢索,與檢測到的脈相波形進行比較,則應該能夠得出被檢者的身體狀況。再輔以望、聞、問的相關信息,則應該能夠得到更加準確的情況,藉此可以自動開出比較合理的藥方。
如果真能這樣,我們普通人就會立刻成為中醫高手。
這樣的系統一旦出現,不知會不會對醫院的效益造成巨大的打擊!
按理說,醫療的發展應該是以醫院的關門為目的(當然,無論醫療工作者怎么努力,醫院都不大可能有關門大吉的那一天),而現在的醫療似乎與此相距甚遠,甚或與此目的背道而馳——除非醫生的生活水平不再與病人掛鉤,即使醫生一直閑著,其生活水平也不會因此而下降,那么,醫生就會努力使大家不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