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于AI需求強勁,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正在考慮增加工廠的半導體晶圓投入量,以加快向10納米第四代(1a)和第五代(1b)版本的過渡,生產HBM、DDR5和LP-DDR5等高價值產品。
HBM,全稱是High Bandwidth Memory,意思是高帶寬存儲器,被《科創板日報》評選為2023年十大科技熱詞。
HBM是一款新型的CPU/GPU 內存芯片(即 “RAM”),其實就是將很多個DDR芯片堆疊在一起后和GPU封裝在一起,實現大容量,高位寬的DDR組合陣列。打個比方,如果說傳統的DDR是"平房設計",那么HBM則是"樓房設計"。堆疊起來之后,直接的結果就是接口變得更寬,其下方互聯的觸點數量遠遠多于DDR內存連接到CPU的線路數量。因此,與傳統內存技術相比,HBM具有更高帶寬、更多I/O數量、更低功耗、更小尺寸。
建一個樓房可要比建一個平房要困難得多,從底層地基、布線、傳輸信號、指令、電流等都需要重新設計,而且對封裝工藝的要求也很高。
如上圖右側,DRAM通過堆疊的方式,疊在一起,Die之間用TVS方式連接;DRAM下面是DRAM邏輯控制單元,對DRAM進行控制;GPU和DRAM通過uBump和Interposer(起互聯功能的硅片)連通;Interposer再通過Bump和 Substrate(封裝基板)連通到BALL;最后BGA BALL 連接到PCB上。
HBM堆棧通過中介層緊湊而快速地連接,HBM具備的特性幾乎和芯片集成的RAM一樣,可實現更多的IO數量。同時HBM重新調整了內存的功耗效率,使每瓦帶寬比GDDR5高出3倍還多,功耗降低3倍多!另外,HBM相比GDDR5節省94%的表面積!
HBM的初衷,就是為了向GPU和其他處理器提供更多的內存。這主要是因為隨著GPU 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需要更快地從內存中訪問數據,以縮短應用處理時間。例如,AI和視覺,具有巨大內存和計算和帶寬要求。所以提升內存帶寬一直是存儲芯片聚焦的關鍵問題。
目前,HBM產品以HBM(第一代)、HBM2(第二代)、HBM2E(第三代)、HBM3(第四代)、HBM3E(第五代)的順序開發,最新的HBM3E是HBM3的擴展版本。2023年,NVIDIA 發布H200芯片,是首款提供HBM3e內存的GPU,HBM3e是目前全球最高規格的HBM內存,由SK海力士開發,將于明年上半年開始量產。
HBM每一次更新迭代都會伴隨著處理速度的提高。引腳(Pin)數據傳輸速率為1Gbps的第一代HBM,發展到其第五產品HBM3E,速率則提高到了8Gbps,即每秒可以處理1.225TB的數據。也就是說,下載一部長達163分鐘的全高清(Full-HD)電影(1TB)只需不到1秒鐘的時間。
當然,存儲器的容量也在不斷加大:HBM2E的最大容量為16GB,目前,三星正在利用其第四代基于EUV光刻機的10nm制程(14nm)節點來制造24GB容量的HBM3芯片,此外8層、12層堆疊可在HBM3E上實現36GB(業界最大)的容量,比HBM3高出50%。
此前SK海力士、美光均已宣布推出HBM3E芯片,皆可實現超過1TB/s的帶寬。同時,三星也宣布HBM4內存將采用更先進的芯片制造和封裝技術,雖然HBM4的規格尚未確定,但有消息稱業界正尋求使用2048位內存接口,并使用FinFET晶體管架構來降低功耗。三星希望升級晶圓級鍵合技術,從有凸塊的方式轉為無凸塊直接鍵合。因此,HBM4的成本可能會更高。
HBM今后的存在感或許會越來越強。據semiconductor-digest預測,到2031年,全球高帶寬存儲器市場預計將從2022年的2.93億美元增長到34.34億美元,在2023-2031年的預測期內復合年增長率為31.3%。
2月23日,SK海力士副總裁KimKi-tae表示,2024年海力士旗下HBM產能已售罄。此前美光在業績會中也表示得益于生成式AI需求增長,美光2024年的HBM產能預計已全部售罄。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英飛凌攜手NVIDIA,引領未來AI服務器機架電源架構變革 | 25-05-22 16:50 |
---|---|
英飛凌通過PSOC? Edge與NVIDIA? TAO套件的集成, 推動邊緣人工智能計算的發展 | 25-03-17 15:13 |
MathWorks 與 NVIDIA 聯手加速醫療技術領域中軟件定義工作流的開發 | 24-05-08 16:26 |
英飛凌擴展集成嵌入式糾錯碼(ECC)的抗輻射異步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產品線,適用于航空等極端環境 | 24-01-15 16:48 |
硅谷:設計師利用生成式 AI 輔助芯片設計 | 23-11-01 17:44 |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